薪酬绩效管理
薪酬绩效管理1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使员工的工作绩效得以显著提升,本文从薪酬管理公平性角度着手,通过对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着重分析了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薪酬管理;工作绩效;管理标准;核心员工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不仅关系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对于企业关于员工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加强对薪酬管理公平性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并加强对其关于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进而促使企业制定科学、标准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体系,提高员工绩效,已成为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概述
薪酬管理公平性即薪酬管理的结果、过程和交往的公平性,其中,结果公平即针对当前薪酬水平和薪酬的增幅情况,员工对其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过程公平即企业员工对薪酬管理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过程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的情况,包括薪酬管理工作前后一致性、准确性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道德性。交往公平即薪酬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的关于薪酬管理程序的真诚沟通,在这一交往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给予员工充分的关注,并针对员工提出的薪酬问题与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进行协商,同时,将相关政策方针传达给员工,做到薪酬信息的公平管理。
二、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
1、薪酬管理公平性是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满意度与信任度。员工是创造企业价值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与否直接关系着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而对企业工作绩效管理产生影响。一方面,公平的薪酬管理体系和方法会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管理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并了解自身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使其忠于职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另一方面,若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对同一阶层和相同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员工进行薪酬的区别对待,则势必会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工作绩效,甚至会导致员工产生抱怨和离职心理,使得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变为空谈。因此,薪酬管理公平性是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影响
薪酬管理工作与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密不可分,一方面,具有较高绩效的员工势必会获得较高的薪酬,而绩效较低的员工所获薪酬则相对较低。员工因绩效所获薪酬的高低取决于薪酬管理的标准,而薪酬管理标准则是衡量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关键要素。因此,提高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无疑会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所获得的工作绩效薪酬,从而形成对绩效管理标准制定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薪酬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公平性能够使员工正确认识到工作绩效管理的实际意义及其自身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从而使企业在获取员工理解与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并以其进一步反映出出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的影响
薪酬分配是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必须能够准确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岗位价值以及工作绩效。对于企业管理者与核心员工而言,肩负着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诸多责任,是为企业带来直接与潜在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应认识到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而非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相关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予以提高,从根本上调动此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对基层员工形成机理,从而促使其提高自身工作绩效,为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进行检验阐述,并分别从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和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等方面探究了薪酬管理公平性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确保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并促使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得以规范,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永林.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9(12):58—59
[2]褚立峰.试分析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9(5):81—82
[3]孙量.刍议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J]。管理观察,20xx,5(13):66
薪酬绩效管理2
绩效管理综合激励模型认为:员工的努力会促进工作绩效提升、工作绩效提升会得到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会
使员工满意,员工感到满意后会继续努力工作,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绩效管理综合激励循环。但上述这个闭环系统的实现是有条件的,需要以下各个方面的支撑。上述环节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绩效管理综合激励循环就会被中断,激励将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1、目标效价有吸引力和期望值高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前提 在组织环境没有引起员工不满意情况下,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对一个事件投入程度跟目标效价和期望值有关,如果目标达成获得的激励对员工没有吸引力,那么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影响,如果目标达成对员工来说不切合实际,员工没有信心达成目标,那么这样的激励对员工就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员工也不会为不可能的事情而竭尽全力。
在对员工进行工作目标设定的时候,一定要切合实际,使目标有挑战性,同时有实现的可能。另外要让员工认识到,只要努力是一定可以达成目标的,组织也会尽全力支持员工达成目标。
在对员工制定激励措施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激励措施对员工有吸引力,如果没有吸引力,就不会达到激励的效果。
2、能力匹配和目标明确是员工努力带来业绩提升的前提
如果员工能力和工作任务要求不匹配,员工努力将得不到预期结果,如果员工目标不明确,工作产出不是组织期望的结果,员工的努力可能白费,因此能力匹配和目标明确是员工努力带来工作绩效的前提。
能力匹配问题本质是根据员工能力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使人尽其才,同时对人才进行培养以满足工作需要;目标明确本质是给员工指明方面,减少员工工作盲目性。管理者一方面应当使组织目标的重要性为员工所认识、自觉认同,并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地为员工完成组织目标创造条件,为员工进行业务辅导和资源支持。
3、组织信用和绩效评价是工作绩效带来组织奖励的前提
如果组织没有信用,承诺的事项不能兑现,或者不能公正的评价员工的绩效,这样都可能带来组织奖励的不能兑现,因此组织信守承诺和绩效评价准确有效是工作绩效提升带来组织奖励的前提。
如果没有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系统,员工的业绩不能得到肯定,自然也不会得到组织的奖励。绩效评价系统一定要能识别组织期望的行为并能给与公平公正的评价,否则也会降低员工的期望值进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4、激励有效和感觉公平是组织奖励带来员工满意的前提
激励如果没有效果不会带来员工满意,员工如果有不公平感觉将会引起员工不满意,因此激励有效和感觉公平是组织奖励带来员工满意的前提。激励有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励内容要适当,二是激励及时、程度适中;内容型激励理论,无论是需求层次理论还是双因素理论,都提醒管理者,要对员工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否则不会有预期的效果;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励过程,强化理论对激励及时性提出要求,双因素理论对激励效价以及期望值提出要求。公平理论要求要尽量做到结果公平、过程公平和机会公平。
薪酬绩效管理3
关键词:工作绩效;公平性;结果公平;绩效管理标准
近些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行业内不少专家学者站在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对薪酬管理公平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得公平性成为企业薪酬管理的热点。对于企业来说,公平性的薪酬管理影响着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利于促进生产效能整体提升。因此,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注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公平性提升,大力提高员工工作绩效。
一、薪酬管理及公平性
1.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一种员工激励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在企业与员工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除了可以激励员工外,还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员工监督,对企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薪酬管理公平性
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薪酬管理的结果公平,即员工薪酬水平、涨幅等与自身的工作表现、付出、贡献等是否适应,以此评定分配结果公平与否。实际工作中,如果按照一定标准评价员工工作表现和绩效,本应得到优秀的评价结果,但是却是相反的结果,势必让员工感到不公平,降低工作积极性。第二,薪酬管理的构成公平,即薪酬管理的结构与组成部分要公平。为此,企业要结合宏观经济条件、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经营情况等因素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提升薪酬水平在整个行业内的竞争力,留出人才。第三,薪酬管理的过程公平,既薪酬管理的程序、流程要公平,包括薪酬管理制度、薪酬管理体制评价制度及员工工作绩效评价流程等。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与考核制度体系,是薪酬管理过程公平的基础。第四,薪酬管理信息的公开程度公平。薪酬管理制度、考核评级指标等内容都要对所有员工公开,防止薪酬管理决策“暗箱操作”,确保所有员工的信息掌握程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倘若薪酬管理信息的公开程度不高,有“暗箱操作”行为,会造成员工之间相互不信任,危及组织团结。透明的薪酬管理可以保证薪酬信息公开程度公平,利于凝聚企业员工向心力,为企业发展带来积极效应。
二、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1.薪酬管理公平性是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管理过程、管理制度及管理信息公开程度等是否公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稳定发展,所以必须注重薪酬管理公平性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果。总之,薪酬管理公平性是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的忠诚度有一定影响,具有公平性的薪酬管理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工作的认可度和信心。倘若薪酬管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让员工感到不公平,员工势必产生不满情绪;第二,员工在企业薪酬管理政策下获得一些福利,自身会愿意接受企业管理,并为此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不但能提高自身工作绩效,还能提高企业生产的整体效能;第三,公平的薪酬管理可以体现员工价值,特别是掌握技术、拥有能力的核心员工;第四,在薪酬管理公平性下,企业与员工之间和谐的共处,可以营造稳定的发展运行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着绩效管理标准制定
薪酬管理公平性的涉及内容广泛,不仅有员工薪酬公平性,还包括薪酬管理制度、薪酬管理标准等公平性。其中,薪酬管理标准制定的公平性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薪酬管理过程公平与否。反过来,公平的绩效管理要求制定公平的绩效管理标准,否则难以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平性,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潜力。一般情况下,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包括薪酬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其中外部公平指的是各个工作岗位的薪酬不能低于同行业、同岗位的平均水平,若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员工可能感觉自身受到了不公平的薪酬待遇,也不能提高绩效管理标准制定的公平性;内部公平指企业内部同类型岗位员工的薪酬待遇差别性不大,或没有差异性,如若不这样将会降低绩效管理标准制定的公平性,也就发挥不出绩效管理效用。因此,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着绩效管理标准制定,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能,绩效管理标准制定必须充分考虑薪酬管理的外部公平与内部公平。
3.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执行效率
薪酬分配是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薪酬分配中,必须体现员工岗位价值及工作绩效。企业员工一般可分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他们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具体的工作内容也不同,甚至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对薪酬管理公平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众所周知,企业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工作,很多潜在效益都是他们创造的,承担一定的责任和风险,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在常工作中,管理人员付出更多的是脑力劳动,绩效考核难度很大。尽管如此,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人员在经营发展中的价值,肯定管理人员的潜在价值,并在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中予以体现,充分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倘若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不合理,相应的绩效管理工作也很难执行下去,难免遇到障碍,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就算可以强制执行,一些管理人员也会产生不满情绪,这样一来不仅会降低工作绩效,也会不利于构建和谐、团结的工作环境,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为此,企业要针对管理人员的岗位性质、工作内容等建立公平性的薪酬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体系,使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除了管理人员外,基层员工也要建立对应的薪酬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体系,利用公平性的薪酬管理达到基层员工激励效果,进而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执行效率。
4.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
当前,薪酬管理主要在员工满意度调查评价基础上进行,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评价了解员工对自身的薪酬水平、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看法,分析员工的工作态度。调查显示,当员工基本工资一致情况下,绩效奖金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员工绩效激励效果显著;当员工薪酬处于不断增长过程中时,绩效奖金的员工激励效果相应地逐渐下降。一旦出现不公平的薪酬管理现象,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也会受之影响而有所降低,以致于工作积极性不高,降低工作绩效。从中不难看出,员工绩效的高低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高度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在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下,员工会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公平对待,不满情绪也会相应的减少,可以产生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员工而言,如果薪酬待遇能够满足需求,工作中也会更加努力,工作绩效自然提高。反过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薪酬待遇不满意,工作积极性自然下降,工作绩效也会遭受影响。因此,企业薪酬管理一定要以公平性为基本原则,基于公平性进行薪酬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提升工作绩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公平性是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薪酬管理体现出公平性特征,才能保证薪酬管理制度与绩效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发挥出薪酬管理在员工工作激励与绩效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与生产效能整体提升。所以,企业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制定薪酬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何静.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xx(02):18.
[2]陈卫萍.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6):74.
[3]刘娟.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新经济,20xx(26):99.
[4]任翔.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xx(01):94.
薪酬绩效管理4
薪酬管理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EMBA、MBA的主流商管教育均对人事薪酬管理体系建设有所介绍。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与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薪酬管理应达到以下三个目标,效率、公平、合法。机会公平指组织赋予所有员工同样的发展机会,包括组织在决策前与员工互相沟通,组织决策考虑员工的意见,主管考虑员工的立场,建立员工申诉机制等。一级对应的是,“欠资格上岗”,二级对应的是“期望”,三级对应“合格”,四级对应“胜任”,五级对应“超胜任”。
薪酬管理的管理目标
薪酬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薪酬管理应达到以下三个目标,效率、公平、合法。达到效率和公平目标,就能促使薪酬激励作用的实现,而合法性是薪酬基本要求,因为合法是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效率目标
效率目标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站在产出角度来看,薪酬能给组织绩效带来最大价值,第二个层面是站在投入角度来看,实现薪酬成本控制。薪酬效率目标的本质是用适当的薪酬成本给组织带来最大的价值。
(2)公平目标
公平目标包括三个层次,分配公平、过程公平、机会公平。
分配公平是指组织在进行人事决策、决定各种奖励措施时,应符合公平的要求。如果员工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将会产生不满。
员工对于分配公平认知,来自于其对于工作的投入与所得进行主观比较而定,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与过去的工作经验、同事、同行、朋友等进行对比。分配公平分为自我公平、内部公平、外部公平三个方面。自我公平,即员工获得的薪酬应与其付出成正比;内部公平,即同一企业中,不同职务的员工获得的薪酬应正比于其各自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外部公平,即同一行业、同一地区或同等规模的不同企业中类似职务的薪酬应基本相同。
过程公平是指在决定任何奖惩决策时,组织所依据的决策标准或方法符合公正性原则,程序公平一致、标准明确,过程公开等。
机会公平指组织赋予所有员工同样的发展机会,包括组织在决策前与员工互相沟通,组织决策考虑员工的意见,主管考虑员工的立场,建立员工申诉机制等。
(3)合法目标
合法目标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前提,要求企业实施的薪酬制度符合国家、省区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要求,如不能违反最低工资制度、法定保险福利、薪酬指导线制度等的要求规定。
薪酬绩效管理5
一、供电公司薪酬与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激励制度不足。当前国家电网公司薪酬制度主要实行的是岗位工资制,包含技术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津贴等,这几个方面是薪酬制度的构成部分。在当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薪酬管理方面主要是根据人才的学历,并且基本不会更改。津贴、补贴在技工工龄薪酬的管理中是恒定不变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依据技工所在的岗位和级别来确定他们的薪酬。所以,在同一个岗位,技工的薪酬应该是一样的。在这个固定的薪酬管理制度下,薪酬制度中缺少对员工的激励制度。这就使得员工的工作态度不积极,一直墨守成规,不能更积极更好的进入到工作中。
2.缺少公平性。各地供电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技工的工作岗位性质基本确定了他们的工资高低,也就是在薪资的发放中技工的岗位价值、职级高低决定了他们的薪酬及奖金。按照这种薪酬的管理模式,基本不会出现薪酬的不公平。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员工工作岗位的大小有的不够真实。这导致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产生抱怨和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积极性大大的减少。
3.绩效管理制度不完整。在供电公司的绩效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重视度不够,很多单位的绩效管理变成了一个形式,不能较好地发挥绩效管理的对员工的积极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才资源管理部门一直奉行着以前落后、较低的管理观念,不能制作出合理稳定的绩效考核度,使得绩效奖金无法发挥作用,使其变成了一个有型无实的制度。
二、完善供电企业薪酬绩效管理的对策
1.岗位价值的科学、合理评估。完善供电公司绩效管理制度,需要相关人员合理、公正的考核员工及其所在岗位的价值,并根据考核的结果重新确定其岗位的价值和级别,让供电公司的绩效薪酬发挥实际作用。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要实现岗位的准确性,保证考核的真实、可靠、客观,用最科学的评价考核,确定考核的详细分值、仔细认真的评价出考核的分值部分、评判各个岗位之间的实际价值,为以后的绩效薪酬制度发展奠定可靠、良好的基础。
2.制定完善的全薪酬制度。对于当前供电公司普遍存在的薪酬制度问题,制订完善的薪酬制度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人才积累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主要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将薪酬和绩效管理相结合,制订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
(1)对于绩效工资的改进和完善,必须依照实际的考核成绩和员工对公司做出的实际贡献的多少来确定他们的绩效奖金,以做多少得多少的工作理念为基础,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逐步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其向着积极和对公司有利的方面发展。
(2)改善基本工资的提升制度。在各供电公司的发展中,公司不能自主变更技术工位的级别,因此公司必须改进工资的提高制度。那些在平常的工作中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相关人员在对其发放绩效奖金的同时,并且渐渐的增加他们的基本工资,这样一定会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3.绩效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通过对员工的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成绩,了解员工真实的绩效能力,将他们的绩效评估结果和他们的工资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共同来评定他们的最终薪资。这就能更好、更合理地发挥出绩效薪资的激励性质。通过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度。另外,绩效管理制度的拟订需多听听员工们的意见,绩效管理人员要多与员工接触和沟通,便能够清楚的了解员工们的真实想法且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为后续采用正确合理的应对方法作铺垫。
4.提高薪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前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供电公司要定期让管理员工参加技能培训,通过专家讲坛、交流会、座谈会议等一些方法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使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让管理的单一化转化成信息时代需要的多样化。
三、供电公司薪酬与绩效管理的发展措施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的积累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资源,当代企业要发展,就要制定相互合作相互提升的人才发展制度,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员工潜能的开发,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供电公司在发展中必须重视每个员工在其岗位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员工的技术和知识实行人员的合理利用,积极发掘员工潜能,为公司制定出合理的发展制度,从而加快推动公司的发展。
2.推动岗位评估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供电公司员工岗位评估系统要从员工自身的实际出发,注重薪酬管理的基本工作,使其朝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第一,从每个员工岗位的不同性质和其岗位的作用来确定薪酬级别的高低,保证工资的机密性。就算员工在同一个工作位置,也要通过他们的平时工作的表现以及实际工作中的轻重来合理划分工资。第二,通过每个员工岗位的类型,合理分配员工的级别和工作类型,给与每个员工不同的分值,促进岗位与薪酬更合理。第三,在一定程度上要让那些技术难度高和复杂的岗位高些。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让个别岗位工资太高,应该把岗位工资和福利待遇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工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制定出一个囊括薪资总额的分发方法与福利待遇等内容的制度。制定出一套公平、容易评价的考核体制,并和工资分配、工作的规划、岗位的调动和定期的学习结合起来,给公司的员工规划出一个科学合理化的工作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绩效考核时,相关人员一定要除去主观性并用最大的努力来减少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更要减少个别主管的偏好以保证管理制度的公平性、客观性。另外需建立较好的激励体制。首先,了解员工的需求,通过总结制定出多样化的激励制度,对于员工的奖励标准也要做到多样化来应对每员工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的发展。其次,奖励制度和处罚制度要互相配合,员工工作的正确并具备创新性要给予奖励。对于那些工作能力差的给予一定的处罚,让公司一直处于向前发展的趋势。最后,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嘉奖与处罚要做到多样化即通过物质、精神文化等多种不同的激励手段来加以实现。
四、结语
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在国网各供电公司的健康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管理活动中仍受到旧管理模式的影响,导致经过对当前供电公司薪酬和绩效管理的了解与分析,发现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供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培训,各单位相互学习,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完善管理中的不足,完善科学合理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为公司组建一只实力雄厚、态度积极、充满活力的员工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
薪酬绩效管理6
无论在理论技术还是在实践方面,“绩效与薪酬管理”这门课程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绩效与薪酬管理是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后续就业成长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绩效与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传统的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些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了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教育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一、传统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传统的绩效与薪酬管理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有两个非常明显的问题:第一,受传统思维影响,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理论过于复杂,脱离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对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绩效与薪酬管理也不过就是公司内部关于考核、工资、计算、表格制造等,而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加之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时候非常的困难,进而对这门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更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严重地影响了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因为各个企业所落实的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制度有所区别,教育者由于缺乏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教育的正确认识,在选择具体案例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困难,如果太深入,怕学生理解不了,如果太浅显,又怕无法与教材内容相匹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与实际情况相接触的机会,弱化了学生的实践,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第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很难与计划相匹配。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理论基础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但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教育者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教学模式,用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这门课程产生更加直观的、更加生动的认识,相信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意义。
二、解决绩效与薪酬管理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育者应该在充分把握绩效与薪酬管理教学内涵的同时,正确地定位教学目标,使绩效与薪酬管理教学能够在基础理论与实践上实现统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教育的目标向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朝着综合性人才方向不断发展,提升绩效与薪酬管理教学的实效性。
2.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驱使人长期坚持某项事物的最根本的原因。教育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采用多样的、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教学产生兴趣,进而愿意自发地投身于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地利用报告、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化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
3.改变原有的实践教学任务
实践课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已学的知识点,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教育者要改革原有的实践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力度,适当地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身。教育者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监督,对学生实践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指出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提供保障。
4.改革考核办法,强化考核力度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用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就是考试,人们用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努力,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并不科学。因此为了合理地解决这个漏洞,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应该加入实践考核的成绩,用两个指标综合评定学生的能力,尽可能的降低考核误差。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单方向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在考核的过程中加入生生互评的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包含了众多的基础课程,而“绩效与薪酬管理”则是众多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一门,对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教育者应该充分理解“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内涵,敢于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薪酬绩效管理7
1。做好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审计的对策
1。1抓住着力点,在学习培训上下工夫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审计的必要条件。在本次审计调查中,武汉分局从人员选配、审前培训、资料收集等方面着力,努力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素质,以保障审计调查的顺利进行。一是优选人员。此项审计调查虽是三处牵头,但武汉分局领导高度重视,从各处挑选信贷和财务审计等骨干,参与本项目审计调查,增强了审计调查团队的复合性和战斗力。二是扎实开展审前培训。吃透总行方案精神、掌握内外部监管要求、提前熟悉被审计单位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体系,为快速进入角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审计奠定基础。三是全方位收集并学习相关资料。绩效与薪酬管理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只有全面、详细地收集总行、省分行、二级分行和支行等被审计单位绩效考核和考评资料,审计判断才能更准确、更客观。此次审计共收集湖北省分行、黄冈分行、蕲春支行、武穴支行等机构的各种考核和考评方案、办法、报表等资料达300多份,为审计调查提供了大量充实的基础资料。当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提升。所以,今后要做好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审计,必须循序渐进采取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实务探讨等多种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而提升此项目审计质量。
1。2找准切入点,在对比分析上花气力
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作为业务经营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旨在传导总行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意图,应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然而由于指标体系庞杂、传导链条过长等因素,基层行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寻找差异性,多维度开展深度对比分析,以评价考评政策传导有效性、经营计划科学性及考核挂钩适当性是开展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审计的切入点。在本次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围绕“三性”和银监会“四个严禁”及总分行相关要求,进行上下、纵向、横向、内外等多层次、多维度对比分析。一是开展上下对比。比较总行、分行、支行管理要求、指标体系、经营计划、计价标准的变化。二是开展纵向对比。比较同一机构不同年度的重要指标、数据的波动。三是开展横向对比。比较同层级行间经营业绩、考评模式、管理方式的差异。四是开展内外对比。比较当地先进同业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的政策、方式和方法。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风险合规指标的权重设置、加码幅度较高的经营计划、成本收益不匹配的产品计价等,点面结合,分析异常变化的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3把握支撑点,在问卷访谈上做文章
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审计涉及面广,单纯依靠查阅账表资料、数据分析等传统手段,不可能全面、高效地开展现场审计,而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具有直接性、灵活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等特点,可以作为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审计的重要方法。在本次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紧扣方案,从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四个层面开展了75人次的访谈工作。此外,还自行设计中层干部及员工两个层级的调查问卷,共计收回89份。一方面扎实开展重点座谈,在省市分行层面访谈了解其与上级行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政策对接情况及其对支行的管理要求,支行网点层面主要访谈了解其对上级行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创新开展问卷调查,设计简明、针对性强的问卷,随机抽取员工代表进行调查,了解员工对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和满意程度。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审计人员掌握了综合绩效考评指标庞杂、部分经营计划下达不切实际、考核政策传导不到位、考核结果不够真实、考核与薪酬挂钩不够合理及工资管理透明度不高等大量情况。
1。4捕捉存疑点,在真实性审核上动脑筋
尽管真实性审核只是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审计的一种验证手段,但却是这项审计工作的一大抓手。考评结果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下达的科学性。因此,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审计要以验证考评结果真实性为工作重点。考评结果是否真实,不能仅凭访谈了解,也不能仅靠指标数据的对比分析,必须依据非现场线索和访谈问卷线索,深入到部门、到网点、到科目、到账户、到产品等进行实地现场核查认证。在本次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做到了将总行下发的非现场线索和访谈获取的疑点信息及前期检查发现的问题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以核实绩效考评数据的真实性。一是结合总行下发的非现场线索表,核实存款波动、电子渠道交易、以贷转存等11张非现场线索表的业务真实性。二是结合访谈获取的信息,新编中间业务收入核算不真实及电子渠道分流率不真实两个非现场审计方法,通过现场核实验证,收到明显效果。三是结合前期各类检查成果,对影响绩效考评和薪酬发放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统计为完成考核任务形成的虚假数据。通过对真实性审核,发现分行部分经营网点仍存在存款冲时点、错误提取拨备影响利润、中间业务收入不实、电子渠道分流率虚假等问题。
1。5聚力关键点,在审计建议上求实效
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审计作为一项管理审计,为战略决策提供服务是其终极目标。因此,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审计必须紧紧围绕健全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提升薪酬管理水平这一目标,站在全行战略决策的高度,从管理、制度、机制和体系层面,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情况,深度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在本次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积极做好各个层次沟通协调工作,通力协作、积聚力量,以实现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审计建议的实用性。一是做好与总行审计局的沟通协调,多请示、多反馈,全程得到总行审计局的支持和指导,以把握方向和重点。二是做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其支持和理解,将提升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水平、促进业务稳定发展作为共同职责,吸纳经营行作为考评主体的经验判断和专业建议。三是做好与兄弟分局之间的沟通学习,探讨审计技术方法,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效。四是做好审计组内之间、审计人员之间内部沟通,做好分工协作,降低审计判断的主观性,减少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调查的顺利完成。在有效沟通和通力协作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实事求是、前瞻性地提出了8条完善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全部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接受和认同。
薪酬绩效管理8
薪酬管理发展由来已久,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一套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对对于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是非常明显且不容忽视的;在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作用下,企业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反之,如果薪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合理,则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的最终衰亡。在我国,由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严重制约着薪酬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导致我国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绩效较低。因此,了解企业薪酬管理的内涵以及企业加强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具体影响,探析改善企业薪酬管理的具体举措,以促进企业薪酬管理的水平和成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内涵
企业薪酬管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具备公平性,其主要的内涵包括薪酬管理结果的公平性、程序的公平性、交往的公平性以及信息的公平性,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首先,在薪酬管理结果公平方面是指对于企业员工在薪酬水平以及员工薪酬增加的幅度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应的公平。其次,在企业薪酬管理的过程中程序的公平是指在企业在对与昂薪酬管理的上其管理的程序以及管理的方式都是一个公平的过程,其需要具备一致性的原则、准确性的原则、纠错性的原则、无偏向性的原则、代表性原则以及道德性的原则六个原则。并且,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交往公平的原则,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在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注意诚心的对待每一位企业员工,尊重员工,不能伤及员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通过沟通的过程将企业关于薪酬管理的各项内容详细的告知员工,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另外,还需要保证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的公平性,保证员工在薪酬信息取得过程中对于所有的信息真实准确,且明白清楚。
二、企业加强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具体影响
(一)企业薪酬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
在企业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公平性可以促进企业员工的对于企业情感上的归属感,而相应的一个对企业有着归属感的员工在工作时,就会表现为有着很大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加强对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经济交流,可以有效的满足员工在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求,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当然,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特别注意。公平的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的提高也不是绝对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积极与企业员工之间进行一定的经济信息的沟通,是员工可以充分的明白企业薪酬管理以及薪酬制度的意义以及对其好处,保证企业薪酬管理信息的公平性。
(二)企业薪酬管理在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
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完善的企业薪酬管理可以促使员工更加努力的去完成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的目经营管理的目标。因此,企业在实行薪酬管理制度的最根本目的是诱导员企业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自身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目标,增加其满意度,从而做到保持和发扬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兴衰。另外,薪酬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助长作用主要是指其对企业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良好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有利于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有利于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其存在的负强化和惩戒措施,这对于员工违反企业行为规范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企业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员工绩效的影响
大多数时候企业员工对于公平这一词或者字眼都是比较敏感的,一旦企业员工感觉到企业对其有着不公平的情况存在,其在情绪上或者工作上会有着直接的表现,甚至还会演化为激烈的行为,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公平性也就成为企业薪酬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也只企业员工工作绩效可以提升和保证的重要的保障。确保企业员工在薪酬方面可以得到一个公平性的对待,不挫伤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员工可以得到自认为的工作贡献相匹配的回报是薪酬管理的最重要层面。其次,薪酬管理的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方面,企业薪酬管理能否做到公平是企业制定员工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只有基于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基础上建立的工作绩效管理标准才可能提高企业对于人才吸引力,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另外,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执行效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般来说企业员工各部门以及各层面之间是不一样的,有着管理人员,也有一线操作人员以及销售服务人员,如何才能进一步的协调好这些员工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薪酬管理客观的评价每个员工的工作价值,是极为重要的,就这一点而言,薪酬管理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的具体执行效率。
三、改善企业薪酬管理的具体举措
改善企业的薪酬管理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改善的具体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在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建立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对薪酬管理的各项措施进行必要的保证。其次,在企业员工薪酬管理本着公平性的同时,也需要对员工实行一定差异化薪酬管理,针对企业的不同的岗位以及企业员工的具体表现,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实行一定的差异化薪酬管理。另外,对于薪酬管理的教育方式也要做出一定的创新和调整,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在随着市场环境的吧不断变化,加强对企业薪酬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以进一步提高企业薪酬管理的水平和成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
四、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是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深化企业管理制度改革,而企业薪酬管理改革正是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其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的有着不可忽视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于以及对员工绩效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有效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企业持续长远快速健康发展。
薪酬绩效管理9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指出,作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中国制造业正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转变增长方式已成当务之急。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产业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一、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广泛运用的一种以开发人力潜能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模式。它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所规定的职责履行程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公正的评定;将评定结果与分配、晋级、人力选拔挂钩;通过绩效考核指导企业培训计划和下一步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绩效管理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物,它首先是管理,管理的所有职能它都涵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因此,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管理者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几个重要的构件:目标与计划、辅导与教练、评价与检查、回报与反馈,仅盯住系统的一个构件,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交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而在实际达成的协议中对下面有关的问题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期望员工完成的工作目标;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以明确标准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工作绩效如何衡量,即绩效标准是什么;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提前排除或寻求排除的办法。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
两大循环过程表明,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它在绩效管理中投入的精力应该是最少的!即不能简单的将绩效管理理解为绩效评价,更不能将绩效管理看作是一件孤立的工作,它不仅反映过去的绩效,也预测未来的绩效;是与管理者日常的业务和管理工作、与员工发展、绩效改进、组织目标、薪酬管理等工作紧密联系的,对于绩效管理,摩托罗拉有一个观点,就是企业=产品+服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由此可见,绩效管理在摩托罗拉公司的地位的重要性。
摩托罗拉将绩效管理上升到了战略管理的层面,给绩效管理下的定义是: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进行的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和主管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就下列问题达成一致: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员工所做的工作如何为组织的目标实现做贡献;用具体的内容描述怎样才算把工作做好;员工和主管怎样才能共同努力帮助员工改进绩效;如何衡量绩效;确定影响绩效的障碍并将其克服。
从这个定义里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关注的是员工绩效的提高,而员工绩效的提高又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服务,这同时也将绩效管理的地位提升到了战略性的层面,战略性地看待绩效管理,战略性地制定绩效管理的策略并执行策略。同时定义还特别强调了员工和主管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这种改变不仅仅是观念的改变,而是更深层次的观念创新,给了员工更大的自主和民主,也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管理者的思维。
二、绩效管理的定位
企业的绩效管理不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方案是管理方案而不是考核方案,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绩效 考核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企业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通过绩效管理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从而推动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绩效考核的目的,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内部利益分配,体现薪酬的公正性在此基础上,将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确定员工的晋升、奖惩和各种 利益的分配。
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指标的产生和绩效的考核监控。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绩效考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面内容。
三、绩效管理的管理机构
绩效管理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载体,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中枢,传统的国有企业在组织绩效管理工作时,往往是党政工团和职能部门一起参与,考核内容抽象而片面,导致考核时间冲突,考核内容重叠,考核过程形式化,且政出多门。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同的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也往往会需要不同的主体进行分析和改善。因而,只有让对该项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其进行管理,才是最为高效的。指标关系与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才能够产生高效能。所以,在绩效责任的分解和反馈过程中,需要设定顺畅的管理关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四、绩效管理的流程
设定绩效目标→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形成必要的文档记录年终的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系统的诊断和提高。
五、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路线
梳理公司战略定位,明确战略目标;梳理公司主要业务流程、部门职能、关键岗位职责;绩效管理的基本策和管理框架;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和目标绩效管理子系统接口;沿主要业务流程和职能职责选取关键岗位KPI,并设计标准和权重;生成绩效考核表和目标任务书;通过培训让各级经理掌握方法;各级经理签订目标任务书,进行实际运用。
六、部门绩效管理子系统
作为公司和员工之间绩效管理承上启下的关键层面,部门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其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和管理过程。目标体系包括部门定量指标体系和部门定性指标体系。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监控、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四个环节。
组织的岗位设计基本要求是控制、责任、影响和支持,是为每个员工提供的组织资源。每个员工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知道: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我掌握着哪些资源?公司用什么指标来评估我的工作业绩?为了实现我的目标,我要同谁打交道,要影响谁?当我寻求别人的帮助时,我能得到多少支持?
没有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绩效管理没有结束——只有不断地超越和发展,只有持续地改进和提高。
薪酬绩效管理10
一、绩效考核对薪酬管理的作用
1.绩效与薪酬息息相关。
对企业而言,生产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企业最看重的是自身的生产效益。而企业的生产效益能在员工的绩效上得到充分体现,所有员工的绩效组成了企业的效益,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因此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员工绩效。将员工的绩效和薪酬联系起来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能激励员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合理的绩效奖励和恰当的错误惩罚很有必要,绩效与薪酬挂钩大有裨益。
2.绩效与职业发展结合。
单纯地开展绩效与薪酬挂钩只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如果能将这种结合提升一个层次,将绩效和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相结合,会更有利于员工认可企业价值,与企业充分融合。绩效与职业发展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满足了员工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能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且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还能帮助企业挖掘人才,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存在的问题
1.考核标准过于主观。
从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来看,制定方多为企业管理者,自上而下地制定管理者认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并开始推行。事实上,这样的制定方式过于主观,管理者认为的标准并不能恰当、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考核的标准应首先来源于员工的工作职能,通过分解员工的工作要求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此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析,使每一条考核标准都能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保障整个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反馈工作不够及时。
目前,企业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清,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因此这项工作多停留于表面,反馈工作很不到位,很多事后考核和监督只是走过场,员工积极性较低,使整个绩效考核过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能与薪酬激励相结合为企业带来收益。
3.考评周期确定不当。
考核的标准非常重要,而其中考核周期的确定更加关键,目前,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都在考核周期上存在问题,影响了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企业的考核标准不够完善,考核记录并不明晰,考核工作的开展仅靠考核人员的主观意识进行,使考核周期长,员工的重视程度下降;还有部分企业恰好相反,考核次数频繁,一方面加重了考核人员的负担,加大了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也让员工疲惫不堪,过度紧张影响工作状态。针对考评周期,企业还需要根据考核内容和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区别确定。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的对策
1.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
企业做好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结合首先要量化自身的考核标准,用客观、明确、清晰的标准来开展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挂钩,这样才能从更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具体而言,考核标准应该尽量量化,通过一系列考核指标进行评估,通过量化的评价手段避免繁琐的执行手段,从而使观察和评价过程更简单、更清晰、更有效,同时减少考核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考核效率。
此外,作为执行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严格落实考核标准,做好领导、开展与监督工作,承担其应该担负的责任,通过制定操作程序、管理规定等方式来保障考核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运行。
2.培养高素质的考核人员。
在进行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时,要重点关注考核人员的作用,通过培养高素质考核人员来保障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要加强培训力度,丰富相关人员的考核知识储备,打好基础,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有机会实现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才能对考核工作产生更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工作投入,保障考核工作更好地运行。
第二,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企业要引导考核人员全面了解并掌握本企业的相关考核细则,强化考核标准在考核人员心目中的地位,使考核人员更加重视考核工作,并能熟练把握尺度,灵活运用。
第三,深化讲解。让考核人员了解每项考核指标的出发点和内涵,从而能做到熟练把握企业员工的日常行为,做好日常观察,提升考核人员应有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3.建立申诉等反馈制度。
企业将考核制度与薪酬管理相结合,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切身利益,而管理层制定的考核制度难免有疏漏,可能忽略某些细节,这时就需要员工对考核标准进行反馈,使其在面对不公平处理时有申诉的渠道,因此建立申诉等反馈制度尤为必要。例如,在出现需要辞退员工等情形时,应该对员工进行详细说明,并给予员工申诉的权利,使员工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尊重。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认清自身的发展阶段、发展规模,了解员工诉求,根据员工的反馈不断调整绩效考核方式,使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得更加紧密。
四、结语
绩效与员工的薪酬息息相关,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做好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很有必要。目前,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中还存在考核标准过于主观、反馈工作不够及时、考评周期确定不当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笔者指出,现代企业制度下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应该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培养高素质的考核人员,建立申诉等反馈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作用,助推企业发展。
薪酬绩效管理1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继平
20xx 年3 月重庆
基本 (效果、效率、效益)
原则:综合性、 有效性、可靠性、 客观性、反馈和调节
绩效的特点
多因性、多维性、变动性
多因性:员工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绩效=知识;人员的能力;工作过程激励;工作设备、
工作环境等)
多维性:绩效体现在多方面,包括结果和行为,必须多方面考察
多变性:绩效水平在主客观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会发生改变
医院绩效管理主要指标
工作效率:科室业务工作的负荷程度,如人均门诊业务量,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
平均住院日等
医疗质量指标:反应医院医疗质量水平,如诊断符合率、治愈率、死亡率、院内感染率
等
财务状况指标:净产收益、资产周转…
发展能力指标:资产保值增值、固定资产收益、人员培训费用率、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水平…
信誉指标:服务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
病人负担指标:诊次(床日)收费水平、单病种收费水平、人均出院费用等 薪酬概念及
类型
概念:根据个人在组织中所做出的贡献组织提供的相应回报。
类型:
内在薪酬、外在薪酬
直接薪酬、间接薪酬
固定薪酬、浮 动薪酬
医院薪酬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人力资源供需情况、工作难度、工作环境、基本生活费用、政府法令干预(最
低工资制)
内部因素:工作质量、服务责权、技术水平、工作风险、工作时间、管理者态度 医院薪
酬分配的重要观念
员工在医院中的作用、地位和贡献是有差别的,在制度设计上要体现这种差别 用等级差
别理念对待医院体制,以平衡心态对待等级差别
等级差别是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
能力差别导致分工制差别
薪酬绩效管理12
一、组织:生态圈
组织并非再是权力的中心,组织越来越趋于平台化、平台网络化、网络生态化、生态价值化。
领导与下属观念越来越淡化,碉堡式的组织结构会各自为政,影响效率和效益,缺乏灵活机动性。组织的核心不再是领导,决策层不再是高管领导,员工再也不是操作层,形成倒三角方式,从客户、员工等产生决策源,再根据决策源即时调整公司战略、策略等各个方面,从关注上级决策链到关注客户。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从而逐渐形成以客户、产品为中心的组织,围绕客户和产品形成组织生态圈。
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从内部转向外部组织网络,一方转向多方,自组织形成,组织的自我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网络化、生态化、价值化。生态圈更具开放性和多元化,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组织生态圈的竞争。
网络型的组织更加开放、更具有创新、更有效率。和君就是一个生态圈,也是一个平台,在和君文化与制度的牵引下,各个团队就象和君旗下的小公司(目前已经工商注册的和系企业已经达到百余家),和君人在和君生态圈中实现资源融合、自我创业,自我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圈
人力资源是价值创造过程,人力资源管理将围绕着组织生态圈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价值圈展开。
人力资源中所指的员工,也不再是企业中的在职员工,员工外延扩大化,为企业能够创造价值者,包括渠道、客户等都可称为员工。
员工参与组织生态圈组建、产品研发模式、营销模式等各个环节的价值创造,并起着主导作用。
每位员工都是一个主体,都面对客户,产生价值,每位员工也是自媒体,起到品牌宣传的作用,即时销售网络建立的作用。每位员工的微信圈就可直接产生销售流量,企业会为其产生的销售而付薪,在为价值付薪。
有些员工会以资源为导向为不同企业服务,员工存在于若干组织的情况会更多,进行组织的资源融合,进行不同价值的创造。
组织在为员工的价值创造付薪,在组织生态价值圈中实现绩效、薪酬、人才培养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绩效:即时圈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是一个即时圈,即时反应绩效变化,即时圈也有文化导向和标杆作用。
绩效的激励越来越具有即时性,员工想做完一件事情后,立刻马上得到认可。这就是即时思维,也是即时激励;不但是公司领导、同事知道员工做的如何,还想让自己的朋友、粉丝、微信圈好友等知道。就象朋友微信圈发了一张自我下橱的美食照片,大家即时点赞,当时他的幸福感倍增。过了一周大家再点赞,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这是一种价值认同的自我存在感,即时奖励方式可以即时发放,只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物质奖励,有些也可以以积分的方式延迟发放,但现在的表现能够及时得分肯定,得到些积分,大大增加员工的自我认同感。相应圈内人也能看到,他被正向激励了,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别的人也会向激励方向努力,所以绩效也要有即时圈文化。
互联网企业绩效要有即时性,即时应对客户的需求与反馈,即时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谁也不会想到柯达会如此快退市,诺基亚从辉煌走向没落,小米公司可以利用3年时间成为百亿企业,企业的竞争对手往往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现在的竞争对手,若对标现在的竞争对手,可能是一个错误。未来的竞争对手可能在产生后的一二年内就成为行业老大。在互联网冲击之下,环境在变化,战略在变化、组织在变化。互联网企业更要有即时反应能力,要有即时圈。
绩效的即时圈也是价值创造、评价、分配的价值圈的体现,创造价值给予即时评价,并给予奖励。
小米考核案例
小米在微博客服上有个规定:15分钟快速响应。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客服平台。不管是用户的建议还是吐槽,很快就有小米的人员进行回复和解答。从我开始,每天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复微博上的评论。包括所有工程师,是否按时回复论坛上的帖子是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小米还让工程师们直面每一段代码成果在用户面前的反馈,当一项新开发的功能发布后,工程师们马上就会看到用户的反馈。小米甚至要求工程师参加和粉丝聚会的线下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工程师知道他做的东西在服务谁,他感受到了用户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是一张张脸,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女用户、女粉丝非常热情的拉他们签名、合影。这些宅男工程师就觉得他写程序不是为了小米公司写,是为了他的粉丝在做一件工作的时候,这种价值实现是很重要的。
四、薪酬:外包圈
为价值付薪,回归雇佣本质都是为了价值交换,若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企业为何要为你的无价付薪呢。
员工外延扩大后,任何组织上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组织的员工。企业中的员工不在企业中坐班,我们可以节省更多的办公成本,不坐班的员工可以创造出比坐班员工更大的价值,组织何乐而不为呢。
外包的外延也扩大化,只要对组织产生价值即为外包。互联网的发展使外部员工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方式越来越多,全世界的人才资源都可为公司所用。公司的研发可外包,公司的品牌宣传可外包,微信圈分享产生销售也是外包。如果把工作外包出去了,假使没有完成我所认为满意的工作内容,我是不会付薪的;请你送快递,快递没有送到,不管是什么客观原因,无论是发生了洪灾还是地震,我是不会付快递费的;我找猎头公司推荐人才,没有推荐合适人才,是不会付薪的。而你只是公司粉丝,但在微信圈分享而产生销售,我为你付薪;因为你不在企业中任职但介绍了客户产生销售,我为你付薪;你为公司的.研发产生价值,我为你付薪。
你没有创造价值,我可以不付薪;你创造了价值,即使不在企业内部任职,我也可以为你付薪,这就是薪酬的外包圈。
薪酬绩效管理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为适应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仿效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以及吸收相关的经验,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以及薪酬管理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由于国内外的国情有所不同,制定容易,实施困难。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的代表性企业,应该先人一步,为实现企业的管理进步作出实际探索。
1 概念与关联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共同的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薪酬发放制度,为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影响力。
绩效考核是一切考核制度的基础内容,以员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标准,结合相应的企业运行管理制度,作为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制定过程中,一般参照的条件包含有员工产生的经济效益、岗位职责、工作态度等等方面。通过科学的数据计算办法,将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作为员工薪资发放标准之一以及员工晋升重要因素。
绩效考核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是薪酬管理,而薪酬管理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包含有薪资和福利两个大的版块,其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的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改动,以达到合理利用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总的来说,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时会根据市场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内部运行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2 现状及问题
2.1 管理力度不足
科学有效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制度应有的效果。而在现在的大多数的管理层,制度的实行是一个难题,制度实行不到位,主要是由于管理工作沒有做到位,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所欠缺,管理的深度以及广度还有所不及,造成实行没有得到结果的情况,对于人力、物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来说都是极大的浪费。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使之能够为企业的效益增加作出贡献。
2.2 考核流于表面
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国有企业任务重,制度较为严格,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变通的思想,考核的实施的过程中还是照搬以往的方法,凭经验办事,并没有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结合科学的数据考评标准进行调整。导致行业绩效考核的制定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尤其是国内的一些尖端科技行业,往往因为缺乏相对应的参照,依照理想化的想法办事,造成了企业效益的下滑,企业实力的下降。应该放眼世界,学习其他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并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对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作出努力。而国有企业正是没有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况,让考核流于表面。
2.3 考虑不够全面
薪酬制度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决定工资以及晋升的绩效考核;一是决定除工资之外的福利制度。绩效考核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如岗位类别、承担职责、工作年限等,一个员工所处的岗位不同,它的绩效考核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而在实际的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造成了不合理的资金分配,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员工的不满,给实际的生产管理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3 方案和实行
3.1 建立考核制度
做好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首先从制定完善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做起,其一,明确划分国有企业岗位类别,比如说责任划分,自上而下依次为厂长-部长-主管-组长-员工,从而制定相应的岗位工资,以部门划分,如科研部、生产部、销售部、采购部、行政部等,根据工种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并且制定不同的晋升标准。通过划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以便于确定员工的工作情况。
3.2 及时调整问题
在制定薪酬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人员调整,部门增减,以及企业发展的重点出现调整,这时候,我们要重新的制定出符合当下企业发展情况的考核制度,及时的调整企业的阶段目标,重新进行生产任务的分配,以便于企业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达成目标,帮助企业平稳过渡。
3.3 做好监督工作
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专门的监督制度以及部门。其一,为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排除阻碍,保证制度实施的公正公开;其二,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建议,对于企业相关情况的变动及时的通知到位,使绩效考核能够符合当下的企业发展的情况;其三,对于实施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的指正,监督其工作的正确性、公平性、全面性。
通过对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以及薪酬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探讨,我们可以看出,绩效考核制度的确定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考核的根本依据,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切实的发挥好考核人员的创新性,以提高企业最终的效益为最终目的,制定合理的、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程园.浅谈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J].河北企业,20xx(4):20-21.
薪酬绩效管理14
薪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了劳动而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养老金、房贴、住房公积会以及其他各种福利收入等经济性报酬。高校教师薪酬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和高校自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工资、地方性津贴、校内岗位工资、福利性收入为基本结构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教师的职业特质进行科学分析,对高校教师薪酬的现状及瓶颈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积极探索建立适合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对于提升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和世界劳工组织(ILO)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育工作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而提供公共服务;教育工作还要求教师对其教导之学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较为渊博的各类知识以及较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是其他职业难以替代的。教师具有以下职业特质:
1、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性。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的关键在于作为社会的成员所担负的“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和责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其价值认知、思想观念、生活信仰、工作态度、专业思维和精神等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所必须有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健全的人格、高度的自律性、优良的职业操守是其社会功能性的重要体现。
2、具有创新型智力劳动特征。高校教师作为实施和推进创新活动的主体,通过教育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提供智力贡献。高校教师有较强的对于复杂知识学习和整合应用的能力,获得智力劳动补偿,激发被教育者和自身的创新能力,将人类文明和知识得以传承与再造。因此,高校教师属于创新型智力劳动,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整合,并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推动社会的发展。
3、知识累积的长效性。教师职业劳动最为关键的贡献在于有效知识的识别与整合及系统知识的转移与传递。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所有知识的形成,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经过长时间知识的整合与内化,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教师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拥有者,需要用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积累、储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工作实践中持续地学习和更新,不断地内化与升华,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4、体现教育迟效性特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般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能显现成效,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具有明显的迟效性。教师所施个体对象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吸收、消化与内化的较长过程。加之科学研究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并且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需更长的时间。因此,完成这些任务需要一个相当具有弹性的制度保障,高校教师的绩效薪酬管理必须充分体现这种弹性的制度要求和文化特征。综上,有效把握高校教师的职业特质,注重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发挥,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合理的薪酬制度是最大限度实现其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教师绩效薪酬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校教师绩效薪酬就是高等学校根据高等教育的目标,遵从高等教育自身的绩效规律并基于高校组织一定的价值取向,结合实际形态,为激励高校教师所给予的货币化和非货币化报酬的总和。主要体现为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一般来讲,高校教师在获得物质成果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的非经济性的报酬———精神上的满足,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遵从高等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定的价值取向来确定其绩效薪酬。我国高等学校的工资制度从职务等级工资制度、结构工资制,到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而划分的分类工资制度,再到岗位绩效薪酬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行高校岗位绩效薪酬制度后,各所高校对教师均设置了多个职位等级层次,按级确定薪酬和待遇,激励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同级别薪酬相差越大,期望效用就越大。现行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薪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过多注重对教师工作的量化考核,弱化精神方面的激励我国高校教师的目前绩效薪酬按照“多劳多酬”方式实施,但其所占的份额较小,激励作用明显不足。当教师所处的职位相同时,绩效薪酬差别更是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量化的绩效统计与考核使得教师要不断地计算教学课时量、科研工作量诸如论文级别、篇数、项目类别、经费到账金额以及各类奖励等实实在在的数量标准,这些确实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但是,教育的迟滞性与教师的社会功能的职业特质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不能是功利化的,而是在精神层面获得相应的绩效评价,真正的体现“育人功能”。
2、绩效薪酬管理制度有缺陷,激励效果不明显随着高校绩效薪酬制度改革的深入,要求高校相关的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相应地进行配套改革和调整,在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管理方面进行全面地、整体地推进,同时建立运转有效的管理机制,科学设岗、明确职责、合理匹配岗薪,但是目前高校教师仍然是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方式,对绩效薪酬的管理方式还是粗放型,岗位设置不尽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很多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薪酬没有从实质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不能够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薪酬改革。绩效薪酬没有得到合理的实施和及时调整,而且分配程序和结果不透明。不仅如此,而且我国目前绩效薪酬的实施对于教师来说,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和长期激励机制,最终导致了教师行为的功利化和短期化倾向。
3、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是高校教师绩效薪酬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绩效考核越来越成为构建高校绩效薪酬制度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绩效薪酬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考核指标难于确定、标准难于量化、实施难于操作等问题,无法体现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质。应立足教师特点,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岗位,建立“因人而异、人事相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科学的绩效薪酬管理。
三、基于职业特质的高校教师绩效薪酬管理途径
完善高校绩效薪酬管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达到竞争有序、激励有效的目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地积极改革,保证绩效薪酬制度的有效展开。主要是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质进行绩效薪酬管理改革的途径探索。
1、基于教师的职业特质设置薪酬绩效体系通过职位薪酬激励和绩效薪酬激励的组合,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可以实现更优的激励效果。因此,应根据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工作类别、层级和性质,以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和价值导向为方向,进行绩效薪酬体系设计,充分体现职位价值的“职位定价”、能力导向的“技能或能力薪酬”和绩效导向的“绩效薪酬”以及市场薪酬价位,从而引导员工的薪酬观念从“领工资”向“挣工资”转变。消除功利化思想,通过薪酬体现、承认员工绩效和对学校的贡献,加大对关键人才、骨干员工的激励力度。
2、制定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高校绩效薪酬制度、制定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完善我国高校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的关键因素。应该根据我国高校的不同层次、类别和自身的发展实际,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确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制定出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标准,以岗定薪,以绩定酬,鼓励岗位竞争。评定标准方便于理解和量化。合理的绩效考核的标准一直备受重视,这需要各个高校拿出切实可行的绩效方案,使得高校绩效工作更加完善和合理,也避免出现人们对绩效工作不满引发的内部矛盾问题。重点关注、指导高等学校人员配置模式的多样化、学校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及学校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的制定。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国际化的背景下,绩效薪酬制度实行不好会引发高校内部的管理失控,高端人才流失、严重扰乱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监督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对教职工工作的监督,对日常绩效工作的评定和监督以及对薪酬计量的监督,特别是对后者的监督,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绩效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序展开。通过对高校绩效薪酬的激励措施和约束功能并举,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提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
薪酬绩效管理15
但独立学院院校薪酬普遍存在与母体院校差距较大、管理制度缺乏公平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是促进独立学院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各地高校纷纷开立独立学院院校,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由此带来各独立学院院校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取得长足发展,争取更多优质生源,要求独立学院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对优秀教师管理方面不断提高水平。目前独立学院院校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满足青年教师的物质需求,而且通过绩效考核得分等方式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校的贡献度,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管理层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可,增加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所以,充分发挥独立学院院校薪酬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将有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吸引优秀青年教师。
一、独立学院院校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独立学院院校教师供求关系的平衡过程中,参与者都希望能够找到需求、供给及对应价格的平衡点。但由于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独立学院院校发展的初级阶段,使学院院校教师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学院院校方面希望以相对少的支出,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教师作为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希望在付出相应的劳动之后,获得与自己教育背景、所在地区相对应的收入。在独立学院院校及所属教师博弈期的现阶段,薪酬绩效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与母体院校的平均薪酬差距较大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院校的表面薪酬与母体院校基本持平,但是,从整体薪酬来看,独立学院院校明显落后于母体院校,例如,母体院校教师享有的福利待遇明显优厚,出差、培训等各项补贴均高于独立学院院校教师,晋升通道也比独立学院院校教师多样化。因此,独立学院院校的高级教育人才引进难度大、人才流失率高,在很多重要教学岗位上只能依靠母体院校的教师资源来补充,长久下去这种方式也违背了创办独立学院院校的初衷。各母体院校的管理层应重视独立学院院校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合理,独立学院院校教师在得不到满意的整体薪酬的环境下,很难培养出符合学院院校发展目标的教师。
(二)独立学院院校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缺乏公平性
与母体院校的整体薪酬相比较,独立学院院校教师原本就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优秀教师自然会对提高自身薪酬存在较高的期望,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管理制度中的绩效考核方式不合理,导致教职工之间的绩效工资没有区别,不能体现绩效考核“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特点与优势,教职工干好干坏所得并无明显差别,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公平性无法体现,绩效工资应有的激励作用不能发挥,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院校教师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很少有独立学院院校教师愿意在教学上进行创新。
(三)独立学院院校薪酬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院校的薪酬结构一般只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虽然部分学院院校有自助性福利和非物质性薪酬相应的制度,但在实行上很不理想,独立学院院校教师很难享受到应有的整体薪酬。这种现象对原本有自主意识的优秀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是一种很大的打击,长久下去,必然会造成优秀教职工的流失。另外,部分独立学院院校甚至在薪酬结构设计中未将教师、管理与工勤三种差异很大的岗位的工资体系区分开,不能体现独立学院院校的岗位差异和付薪差异。
二、独立学院院校建立科学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20xx年开始,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开始新一轮的改革,全国高校正式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于独立学院院校来说, 吸取各自母体院校的薪酬改革的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符合独立学院院校自身发展的目标,同时,独立学院院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所属教师的薪酬主要来自于母体院校和部分自创性收入,独立学院院校应在符合自身经济情况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一)设置符合独立学院院校自身情况的岗位和任职条件
1。独立学院院校岗位设置。目前,我国独立学院院校中大多资深教职工均来自于母体院校,为使该部分优秀人才能够尽心为独立学院院校的教学工作作出贡献,并留住人才,独立学院院校的岗位设置应尽量与母体院校相似。整体上可参照我国高校进行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和工勤技能岗的三类划分,各独立学院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再进行细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教授岗位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五至七级,讲师岗位八至十级,助教岗位十一至十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高级管理岗位一至四级;中级岗位五至六级;初级岗位七至十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5个等级,技术工岗位一至三级,普通工岗位四至五级。虽然目前我国独立学院院校达到各岗位中高等级的人数较少,但这样的等级划分明确了职工晋升路径,也可以缩短来自于母体院校的资深教职工的适应期,同时也给独立学院院校自主招聘和自身培养的人才有了明确的自我提升方向。
2。设定符合独立学院院校自身情况的岗位任职条件。在我国,高校具有规定各类岗位任职条件的权利。各高校会将取得一些特定成就或成为学术组织的负责人作为高级岗位的必需条件,如教授、副教授等。独立学院院校目前的发展阶段按照一般高校的规定要求来设置岗位任职条件显然不适用。因此,独立学院院校可以参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结合各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或组织来设置适合自身情况的岗位任职条件。例如,专业技术岗的高、中和初级职称的比例问题,目前国内高校应达到的标准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重至少占到20%,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重至少占到30%,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重至少占到50%。鉴于目前独立学院院校正处在竞争激烈的发展初期阶段,可以适当提高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占比的要求。如,建议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占比30%,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占比40%,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占比下降至30%。 3。对岗位编制进行严格管理。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保障教职工的利益,对岗位编制的管理必须要严格执行,评审和聘用需分离执行,必要还可以增加监督团队。同时,经档案审核,并报相关部门审定并进行公示后,可执行年龄已满的教职工退休的手续。同时,为适应独立学院院校发展的需要,对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可设置一些较灵活的岗位调整和职称聘用的方法。
(二)以3P模式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根据岗位、绩效、工资为一体的薪酬模式,进行不同岗位的职责分析,确定岗位类别,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办法,使用绩效考核工具对教职工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工资的发放。以此形成设岗定编、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为一体的管理制度,来完善和规范独立学院院校的整体薪酬绩效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实施办法方面,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征集学院院校教职工的建议,整体实施办法需要与学院院校教职工实际工作内容和业务紧密相关,从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两方面进行综合的绩效考核,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严格执行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在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应有来自于不同部门的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以此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四)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是薪酬组成中最灵活的部分,由于绩效考核可以体现教职工的教学成绩和工作贡献,设计完善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可以对提高教职工对学院院校的肯定程度和工作积极性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绩效工资的设计中,根据岗位不同,绩效工资的构成和比例应有所不同。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例,绩效工资可由科研绩效、教研绩效、超课时量工资等部分组成,绩效工资可以灵活的设计发放的频率和时间节点,可将年度绩效平均到每月份或每季度当中,并且按照固定比例发放,剩余部分在本年度末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最终核算。独立学院院校可适当提高绩效工资在工资中的占比,以此来体现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激励性质,从而增加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五)强化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中的福利和奖金
独立学院院校进行薪酬绩效管理制度设计时,可以增加符合独立学院院校特点的薪酬,如与学院院校经营状况和学院院校本身重点学科密切联系的福利和奖金。在传统节假日分发福利给学院院校教职工,不仅能够表达学校对教职工的关心和爱护,而且能够通过少于工资奖金的支出,来达到更好的增加教职工归属感和荣誉感的效果,从而增加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奖金发放上,可以明确与学校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并且在管理制度中尽量明确,以此增强教职工与学院院校荣辱与共的意识,增强代入感,将学院院校发展与个人需求的满足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目前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现状中尽量做到稳定现有人才,吸引外部人才,来达到独立学院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六)提高薪酬定位水平
与母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院校由于所处地区、学院院校收益等各方面原因,整体薪酬水平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以满足独立学院院校的发展需求,独立学院院校应提高其薪酬定位水平,在目前非物质性薪酬满足程度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以物质性薪酬来吸引并挽留人才。同时应该通过广泛开展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弥补非物质性薪酬的不足,以激发本院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尽量的增加达到薪酬上限的的岗位普及率,为在校工作的人才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独立学院院校提高教职工的薪酬定位水平是建立合理的、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
(七)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独立学院院校加强薪酬绩效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强化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考核标准,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加快人力资源的积累。在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时,需要强化学历、培训经历、教学经验、获得的荣誉等反映教职工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专业性、技术性等方面的考核,以此作为提高独立学院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薪酬绩效管理】相关文章:
1.绩效与薪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