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读后感_《蛙》的读后感

时间:2019-10-13 12:08: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莫言蛙读后感_《蛙》的读后感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 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莫言蛙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

莫言蛙读后感_《蛙》的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一

  我 我们多少年的梦想,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总希望有中国人的身影,我们的作家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研究一点都不输其他国家的作家,可是每年的文学奖总是与我们擦身而过。在失望了这么多年后,终于我们的愿望实现了,莫言把我们的诺奖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应该为莫言喝彩为我们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歌唱,不是吗?等待宣布的那一整天我都在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随着莫言的得奖,也有一些声音说:莫言能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自爆了中国的丑,来换取诺贝尔评委会的青睐,吸引评委会的眼球,以丑化国人的形象来换取自己的荣誉。对于发出这些声音的人们,我很想问问你们,可有认真仔细用心地去看完莫言这本《蛙》?如果没有,那么请认真去阅读后再发表高见吧!莫言表示,“不管小说起源于梦境或是发端于现实生活,但最终都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蛙》这本小说,莫言用平实朴素的语言,童话的意象,向人们叙述一个历史时期的特殊印记,毫无哗众取宠的意思,有的只是一个时代大流中一个渺小的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的无所适从,对时代的无力感还有危及自身的深深地伤痛,文中抒写的是一种如鲠在喉的情感,滔滔而来,更多的是一种探讨而非一个结论。

  每个人都有记忆。有记忆,就会有故事。个人记忆、家庭记忆、社会记忆、时代记忆……这些都是记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莫言在演讲中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莫言通过讲故事,登顶诺贝尔文学奖,也通过讲故事,完成了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这是属于莫言的方式,其实也是最真诚的方式。书的结论应该是广大读者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莫言能够用文字把情景和意味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对于翻译家来说可能翻译起来会比较顺畅不致于晦涩难懂,也能够更贴近原著,更能体现原著的文学意蕴,正如莫言的获奖感言所说的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像童话一样,相信莫言的感受就是一种梦幻似的,除了作家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这些都缺一不可。有些作家例如张炜,王安忆他们的小说写得也非常精彩,也能够很好摹写大时代的背景表现出人性的善恶美丑,他们也善于运用意象,也非常打动人,可是他们描写意蕴和情景却需要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才能体会出来,这就加深了翻译的难度,中国人看起来很美很好的东西,翻译成外文就可能表现不出那种美和张力,那么要打动外国读者就难了。看了《蛙》之后我觉得莫言最出色的地方就是语言平实向人们娓娓道出一个绵长曲折的故事,小说中并没有要试图告诉人们什么大道理,而是感到一种情感的述说。

  莫言蛙读后感二

  以前对莫言知之甚少,乘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潮才对他有所了解。莫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2004年,法国图书沙龙,莫言、李锐和余华三位作家获得“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小说的名字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很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的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说起计划生育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下。

  动物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种族和后代而生存。繁殖是动物的本能,也是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本能。当人类的动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发生矛盾,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中国政府选择了计划生育,于是,几亿成型的和没成型的胎儿成了牺牲品,又有多少孕产妇由于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丧生。当我们为今天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可曾想到过他们?

  在这当中,让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小说中一个最典型的人物。这个人是全书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万心。万心卫校毕业,一辈子跟妇女打交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员,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经她接手,就会转危为安,就连母牛难产,大家都请万心出马,那时候,她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张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万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义灭亲引产失败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胆在被她追赶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陈眉,但王胆的命也没保住。当时人口膨胀得厉害,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万心就是计生工作的推土机,开到哪儿都压死一片,虽然讲法不容情,但我还是极端地厌恶这个时期的万心,以至于厌恶到要放弃读下去的地步。万心那种惨绝人寰的围追堵截实在是太血腥了,有谁愿意欣赏这样一个灭绝师太赶尽杀绝的表演呢?妇女工作本是最神圣的,可是,万心却被时代扭曲成了一个杀人恶魔,后来她途经芦苇地,被无数的蛙围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喷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后来,她夜夜失眠,猫头鹰的叫声被她幻化成蛙的惨叫,她觉得这是那些无辜的生灵来讨债了。“蛙”,就是“娃”啊,万心的这双手,接生了上万个娃,又残害了多少个娃啊!如果她不仅仅是一个妇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当嫁的年纪嫁掉,在该生的年纪生产,她的心就不会这么硬,这么冷。可惜,她年轻的时候与那个英俊的飞行员擦肩而过,后来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纪里,戏剧性地嫁给了郝大手,一辈子接生了上万个孩子,却没有一个属于她,这也许就是对她作恶的报应吧?万心,愿你来生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也许她作孽多,但她的确是为了心中的一份忠诚,说她愚忠也好,她的确是为这心中的信仰,她也不仅仅是那样冷血,她有血有肉,在王胆生孩子的事情上又帮了她。她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所有肉体上的惩罚并不是最让人折磨的,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她的执着与忠心让她不得不这么做,而拷问她的良心,晚年时候的她,忏悔,却也难以抒发,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所带来的,历史所造成的,这个悲剧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反思。

  莫言蛙读后感三

  最近有幸拜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篇长篇小说《蛙》,该小说属于莫言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曾经获得过获得过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姑姑”这个人物形象的确是十分鲜明,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当年那种偏执的狂热。圣母和撒旦两种因子吸附在她的一生中,在某种诱因下极端地释放。手术高超迎接无数生命的妇科医生、狂热冷酷扼杀无数生命的计生干部,这两个面目和在一起就是“姑姑”。也许莫言想通过“姑姑”这个形象和计划生育这个背景来反映人类灵魂中的善和恶的共存。在那个极端的时代,人类的恶就这样被激发出来,做出许多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实,而且在做的时候还理所当然振振有词。

  从字面上来讲,莫言在反思计划生育政策,从深地来看是在反思人性。本书主要反映了作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如今国家已经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标志着计划生育阶段性的改变,这也赋予了本书更深刻的历史意义。

  我虽然作为一名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但是对于中国早年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通过该小说才知道原来“计划生育”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始实行,同时在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里还确立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法律地位。作为计划生育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相对于我父母拥有众多兄弟姐妹的那一辈更容易出现被过度溺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控制人口增长导致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没有兄弟姐妹的自我成长。

  如今我的同龄人以及很多已经步入生育之年的80后们,已经接受并认可了只生一胎的思想,不愿再多生育。而如今我们的国家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也在渐渐的消失,不知国家这次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不是因为怕步入当今发达国家为生育率太低的后尘而改变了政策呢?中国的人口结构也从早期年轻人口占主要地位的典型金字塔形转变为老年人口增加、中间年龄人口占主要地位的近乎橄榄形。专家预测20年后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更趋向于老年人口多于青年人口的倒金字塔形。这种人口转变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将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

  现在国家强调经济转型,我觉得也是看到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局面而希望逐渐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知识产权往往能够反映出科技的发展。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工作者,我在工作中看到了国家对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也为国家专利申请量的逐年提高以及质量的提升与感到欣慰。可以看得出,国家在这次经济转型中也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感而发,虽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有着众多的弊端,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渐完善和调整,不可否认该政策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仍然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莫言蛙读后感_《蛙》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青蛙军团爱地球》读后感

2.青蛙王子读后感

3.青蛙看海说课稿

4.课文《青蛙看海》说课稿

5.蛙的读书笔记

6.保护青蛙的倡议书

7.三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和蛇》说课稿

8.保护青蛙的倡议书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