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11 10:10:2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

  在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雷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雷的爱。其实从小,傅雷就被傅雷严格的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雷没有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雷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不是很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雷,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雷那孤独的心极大的安慰,会让傅雷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的情感吧。

  在傅雷小有成就的时候,傅雷告诉傅雷不能骄傲,这样才能让他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以后更大的成就做了铺路石。虽然傅雷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然孜孜不倦的给傅雷写信,在其中我能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无闻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的'多一点,而不求什么回报。

  在国内反右的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他为了不让傅雷担心,为了能让傅雷更加专注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内心默默承受这份痛苦。

  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读完整本书,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是傅雷给父母的回信,实在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是经常几个月不回信的,这是在我看来傅雷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与他的妻子走的如此突然,没有给傅雷尽孝的机会。日后傅雷也是会有遗憾的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理,不能因为工作忙为借口,就忽略了与曾经的老师的交流。

  他会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作为教导儿子选择配偶的依据,并且会引用一些名人的经验来给儿子提供指导。他更加强调夫妻之间的共同进步,倡导一种平和的婚姻方式。

  他在信中多次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法过于严厉,不够善于表扬。实际上,他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儿子面对赞美时仍能保持警惕的态度。他也坦率地承认了自己教育方式的缺点,并希望儿子从中吸取教训。

  他们都对祖国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这一点可以从傅雷坚持用中文写信的细节中看出来。傅聪演奏时所展现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够体现这种热爱。傅聪出于生活压力加入英国国籍后,傅雷夫妇长时间的悲叹与感慨也能够说明他们对此的关注和思考。他们与儿子进行的艺术交流不仅是为了给中国有志青年提供指导,更重要的是表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支持。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见的是孜孜以求的艺术家,是将生活作为艺术的一部分的生活者,是怀有爱国情怀的父子。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学习和生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融入已经建造好的世界,只运用前人智慧的一小部分。他们不是简单地像机器一样重复工作,而是追求自己的价值,并尽力去创造。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领域努力,为构建历史这一人类最伟大的工程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过程庄严而宏大,需要无数个人付出毕生努力来维持。引领和改变着历史进程的是那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是岁寒逆风中崛起的英雄,真正的人才。

  成为一个大众,一生只用掌握足以生存的智慧,感叹着所学无用,实乃所用太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一生理解这句话的,是这些伟大的心灵,独立于一般人,他们在创造着智慧,更甚而创造着美!

  先生具有广博而深厚的学识和智慧,令人敬佩。啊,克里斯托弗,我偶然间看到了您的所思所想,真是让人惊叹!时间过得太快,指缝间的空隙太大,在短暂的一生中,要能看清一颗美丽的石头是多么不容易,而先生却能够如此清晰地洞察其中,充满着深情。

  每位父亲、每个母亲都有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期望,但并非所有子女都能理解父母的用心与期盼。读完《傅雷家书》,我深刻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们另一种教导的方式。阅读家书的时候,就好像听着傅雷先生和他的孩子们进行温馨对话一样。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并且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等艺术均有涉猎。然而,他对爱子傅聪的教育却没有要求其博学多才,仅仅让其在音乐上深造。因为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个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兼之学海无涯,凭借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不断开拓出新的天地。

  同时,傅雷先生更加强调培养孩子的人格。在一封亲笔信中,他对儿子说:“我一直认为无论是追求学问还是追求艺术,最重要的是塑造一个合格的‘人’。在成为艺术家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否则,即使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也不会对人类有太大的贡献。一个全身心投入艺术的人,除了追求艺术和塑造个人品格之外,没有其他追求。”

  每个孩子都拥有无尽的天真、热情和探索精神,但往往被现实剥夺了大部分。在中国,父母常常采取以棍棒教育来培养顺从的孝子。傅雷先生没有立刻对此表示反对,他希望孩子们也能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父母对我们采取“暴力”行为时,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焦急之心。因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对我们的'好,他们希望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毕竟,每个父母都怀揣着期望,希望子女能成就大事。

  《傅雷家书》虽然以平凡的日常话语为主,但其中透露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这本书不仅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帮助孩子解答问题,更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用心灵苦心创作出来的杰作。

  世上有千千万万的处于困惑迷茫的孩子,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开明豁朗的父亲,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滚打中自己领悟。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选择阅读的权利,也给一些比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

  童年不幸,青年游走异国他乡,壮年壮志踌躇奔赴新中国的梦想,最终却愤然弃世,悲壮的离开自己的梦想。“我们也知道……国家不会因之而判重罪,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罗曼·罗兰的英雄,扼住命运的咽喉,狂野的暴力,意志坚强。

  然而命运不断挑战着他,持续不断地摧毁,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力量。他曾试图牢牢握住命运的咽喉,但最终是否在挣扎中放弃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挣扎后再放弃,当然比一开始就屈服得更加高尚,可以称之为觉悟,解脱……"

  先生没有解脱,他用自己的生命,杀死了命运。人可不就是生活在矛盾中的吗?“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先生自身就是这“贝多芬式的精神与东方的恬淡与明哲!”肉搏着命运的雄狮,吟唱着弥撒的使徒……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如何做人是傅雷教育儿女的重中之重,他将为人视为从艺的基础。家书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傅雷的谆谆教导:“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n(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家××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家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讨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理解自己。”傅雷反对不懂装懂的自欺心理,崇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虚心求学态度。有一次谈及傅聪与杰老师时,他给儿子写道,“你能继续跟杰老师上课,我很赞成,千万不要驼子摔交,两头不着。有个博学的'老师指点,总比自己摸索好,尽管他有些见解与你不同。但你还年轻,musical literature的接触真是太有限了,乐理与曲体的知识又几乎等于零,更需要虚心一些,多听听年长的,尤其是一个scholarship很高的人的意见。”傅雷在儿子的一次成功演奏之后赞赏道:“我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他希望儿子谦虚谨慎,积极奋进,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不怕打击,他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还是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在谈及失败与错误时,他说:“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之间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反窥现实,我们不禁感叹,傅雷精神影响深远,倘若现今的我们,尤其是年轻一代能真真领悟傅雷精神,更上一层楼的和谐就指日可待了!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理,不能因为工作忙为借口,就忽略了与曾经的老师的交流。

  他还用自己的感情经历来告诉儿子,如何选择自己的配偶,并用名人的经历来对儿子进行指导,他更主张夫妻的共同进步,主张一种平和的婚姻方式。

  他在信中多次自省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吝于赞美之词,其实是为了培养儿子面对鲜花掌声时仍保持一种警醒的态度,他也在信中坦诚地承认自己教育方式的缺点。并希望儿子引以为戒。

  他们都是怀有对祖国的深深的热爱之情的,可以从傅雷从不让傅雷放弃用中文写信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从傅聪演奏后,所体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看出来。从傅聪迫于生活压力,加入了英国国籍,傅雷夫妇一个多月的长吁短叹可以看出来,从与儿子之间进行的艺术交流,是为了给中国的有志青年以指导可以看出来,更是可以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可以看出来。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见的是孜孜以求的艺术家,是将生活作为艺术的一部分的生活者,是怀有爱国情怀的父子。

  一个人自出生至青年,学习生活的目的只是为了融入前人早已打造好了的世界中去,运用着前人智慧的百万分之一,如同一台机器,简单而重复的工作着,尽着自己的本分,生存而已。构建历史——人类最伟大的'工程,雄壮而宏大,无数的生命耗尽毕生维持着它。是谁在引领、改变着进程?是这些英雄,一等一的人才,这些岁寒逆风中出来的人。

  成为一个大众,一生只用掌握足以生存的智慧,感叹着所学无用,实乃所用太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一生理解这句话的,是这些伟大的心灵,独立于一般人,他们在创造着智慧,更甚而创造着美!

  所谓学识与智慧,对先生而言,如此宽广而深厚。克里斯朵夫啊,我不小心所窥见的,如此让人惊叹!时间太瘦,指缝太宽,短短人生,看清一粒美丽的石头多不容易,为何先生能看的如此清晰,饱含深情。

  每位父亲、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读《傅雷家书》,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另一番教诲。品读一封封家书,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并且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等艺术均有涉猎。然而,他对爱子傅聪的教育却没有要求其博学多才,仅仅让其在音乐上深造。因为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个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兼之学海无涯,凭借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不断开拓出新的天地。

  同时,傅雷先生更注重塑造爱子的人格。他在一封家书中教育儿子道:“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每个孩子都是一百,有一百的天真,一百的热情,一百的探索,却经常被偷走了九十九,对中国父母坚守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情况,傅雷先生没有一置可否,而是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傅雷家书》纵使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不仅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方面帮助孩子答疑解惑,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可谓良心用苦。

  世上有千千万万的处于困惑迷茫的孩子,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开明豁朗的父亲,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滚打中自己领悟。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选择阅读的权利,也给一些比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

  童年不幸,青年游走异国他乡,壮年壮志踌躇奔赴新中国的梦想,最终却愤然弃世,悲壮的离开自己的梦想。“我们也知道……国家不会因之而判重罪,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罗曼。罗兰的英雄,扼住命运的咽喉,狂野的暴力,意志坚强。

  而命运反复敲门挑衅,如此长久,一次次的挣扎,耗尽最后一丝精气。他有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还是在挣扎中放弃了?“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挣扎,当然比一开始就奴颜卑膝的屈服高明得多,可以美其名曰皈依,曰觉悟,曰解脱……”

  先生没有解脱,他用自己的生命,杀死了命运。人可不就是生活在矛盾中的吗?“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先生自身就是这“贝多芬式的精神与东方的恬淡与明哲!”肉搏着命运的雄狮,吟唱着弥撒的使徒……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重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练好几个小时的琴。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带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这一封封的家信中。

  读了《傅雷家书》,我懂得了很多,我也更加了解我的父母了。也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那份父爱如山的意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6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取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是一本由文艺评论家和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集子。这本集子选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至1966年5月期间写的186封书信,其中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这些信件中,父亲对儿子表达了深深的爱意和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世界的崇高情感。

  傅雷对儿子的爱超越了常人的温情,他始终将道德和艺术放在首位,而非仅仅满足于情感上的牵挂。他严格地管理着儿子的童年,尽管这种方式可能不被一般人所理解,但却是出自他对儿子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在面对未来的生活时,不应该手忙脚乱地应付,而是要掌控好每一个小细节,让我的生活井然有序。我不会因为琐事而放松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同时也不会因为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到我的学习任务。我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和父母多沟通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会与他们分享我的想法,让他们能够理解我并且懂得我。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纽带,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紧密结合。事实证明,无论国内家庭遭受到多么残酷的遭遇,无论他自己蒙受怎样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自己的祖国,也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和利诱。他从未说过或做过任何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正是父亲对儿子的良好教育影响,而这种教育又与父亲在数万里之外给予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和距离并不是问题,有着用心的父母,他们那颗不眠的对子女疼爱的心,是最珍贵的教科书和人生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7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正因有了爱世界才会更完美。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尤为重要。

  《傅雷家书》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本书。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使我十分的感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用心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靠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样用心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成为一名理智父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必须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的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胀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力,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职责。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抓紧时刻”,“最是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我觉得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说道那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思考,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明白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联,让他们明白你,做一个称职的孩子。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里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必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因此《傅雷家书》拉近了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明白,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8

  其实,当我开始阅读《傅雷家书》时,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一个男性所写的文字。特别是在第一篇中,描写傅聪离别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悲伤。然而,通过阅读,我也发现了傅雷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父亲:他疼爱孩子,却不宠溺;他关心孩子,但不过度保护。

  他曾在书信中批评儿子太冲动,做出要去苏联进修钢琴的决定。他忍着腰痛,写下长信,理性而清晰地写下了波兰和苏联老师的比较,他说:“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细细读来,让人感觉,这好像是一位长者在细心而仔细地教导后辈为人处世的经验,告诉他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在这其中我又看到了一个谦虚而恭敬的父亲,他为儿子进行教导后,并没有直接命令儿子:“你必须听我的!”,而是幽默地说:“如果你还没有认为我固执落伍,并愿意考虑我的建议的话,那对我真是极大的‘荣幸’啊。”这个父亲既严肃又不失幽默,理性又不失温情。

  也正是如此,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也许是世间总是巧合不断,我与傅聪一样,常年与父亲相隔两地的。但每当相见时,他总会用他那双饱含深情的眼睛看向我,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仅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用他的大拇指轻轻摩挲着……我似乎在他心里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爸爸有一个令人苦恼的“毛病”:总是给我打电话,无论有事还是没事。有时候,就算我还没有回到家,电话就已经响了好几次了。有时候,一听到铃声,奶奶就会下意识地叫我接电话,因为电话号码是那串以137开头的熟悉数字。我常常会想:难道每个父亲都像我的爸爸一样吗?即使他在上一秒还生气得厉害,下一秒见到孩子时,他会立刻调整情绪,用温柔的眼神看着孩子,亲切地问:“有什么事吗?”

  在傅雷的书信中,我看见了我父亲的身影,想起那一记记的“温柔杀”那种父爱的伟大就油然而生了。

  也许,父亲就是如此,总在孩子不注意时流露出那种伟大而深沉的爱。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那双在背后默默注视着你的温柔眼睛。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9

  《傅雷家书》之后,我内心涌起了许多感慨。或许有人会质疑:只是一封书信而已,为何如此引人入胜?现在,请听我娓娓道来。

  《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和他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的摘录,信件的写作时间跨越了1954年至1966年6月。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教子篇章。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楷模,他们费尽心思、倾注心血地培养了两个孩子:著名钢琴大师傅聪和英语特级教师傅敏。他们以先做人,后成就事业的方式教育孩子,注重独立思考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在这本小书中得到了成功体现。这本辑印出版的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信。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曾这样写道:“长篇累犊地给你写信,并非空谈,也并非毫无意义的闲话,而是有多种作用的。首先,我把你当作一个艺术、音乐讨论的伙伴;其次,我希望能够从你那里激发出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作为父亲的我得到新的养料,同时也能间接传播给其他年轻人;第三,通过通信来培养你的不仅是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你的思考能力;第四,我希望随时随地成为你的警钟,成为你忠实的镜子,无论在做人方面、生活细节方面、艺术修养方面还是演奏姿态方面。”这些家书贯穿了对儿子的关怀,让他明白国家的荣辱和艺术的尊严,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家书中,父母的教诲与孩子的真挚交流中,弥漫着浓厚的亲情,给全天下的父母和子女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启示。

  傅雷的家书,现代家长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家长就是家长,却忽视了与孩子的朋友关系。虽然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养育孩子上,但却没有真正享受到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迫切地希望孩子能成功,所以对待孩子的心态变得扭曲,采取了各种过度的措施。有些家长盲目地模仿傅雷的做法,认为打是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他们是否拥有像傅雷那样注重身教胜于言传的品质呢?仅仅模仿傅雷的“打”字,能够带来好结果吗?结果是,孩子们遭受了辱骂和拳头的伤害,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压力和恐惧,他们的童年因此失去了金色的.光彩。傅雷终于觉悟过来,虽然他的晚年因为之前的错误而受到折磨,但在这个问题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先生的教育理念成为了亲子教育的典范,许多父母都争相学习并模仿他的教育方式。然而,单纯地学习方法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真正理解和领悟傅雷先生与孩子们之间心灵交流的方式。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

  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看不到源头,看不到终结;父母对孩子的爱在言语中流露出来,在行动中流露出来。在傅雷的家书中,父亲对儿子的爱隐藏在字里行间。

  从1954年开始,一封封家书穿过国界线,送到儿子手中,那是穿越千山万水的深情,直到一方的生命戛然而止。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穷无尽的。我读了傅雷的家书,得知父亲对儿子的事情很认真。从“努力吃饭”、“我们真的很想知道你的饮食、日常生活、房子、寒冷和温暖、床”等零星的事情,傅雷一点一点地关注傅聪的生活,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

  傅雷非常专注于傅聪的教育,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当我的成长轨迹偏离轨道时,我的父母会纠正我,默默地关注我在沉默的爱中的成长。

  “今天是除夕夜,想到你在远方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我心里说不出无尽的喜悦。别了,孩子,我在心里拥抱你!“睡眠一定要充足,一切都要以身体为重,这是最基本的.资本!傅雷总是给傅聪精神鼓励,注意身体状况,全世界的父母应该这么冗长,即使让我们保护感冒,父母回到学校总是提几句话:“注意保暖,多喝水,好好照顾自己。”

  “年轻人成功了,但也想到‘名声,事实上,难以匹配’,但也害怕,不辜负中国人民对你的期望。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通过行动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感激!”这是傅聪痛苦的时候,对父亲说,父亲对傅聪说,反映了傅雷对傅聪的思想疏通,也反映了傅聪作为朋友、知己的信任,更反映了傅雷对傅聪的期望。

  “你的行为和语言代表着你是否尊重别人。”傅雷在这方面从不忽视傅聪。在《傅雷家书》中,“对有礼貌的人、老师或老人说话要垂直,人要直。你的规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傅雷从这些细节上为傅聪未来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一叠家书是来自远方的父爱。傅雷对儿子的爱就像一座山,那么沉重,那么强烈。让我们从生活的每一点中找到父母对我们的爱!爱是无穷无尽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

  傅雷家书中,人本观念熠熠生辉。除了教导儿子将为人为人生的重中之重,还时常关心儿子的身心健康,这在家书里比比皆是,譬如,傅雷即将店铺时傅先生写道,“可是关于感情问题,我还是要郑重告诫: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在外好好利用时间,不但要利用时间来工作,还要利用时间来休息,写信。”傅雷多次比赛前,傅雷都会耐心教导儿子,“比赛以前的几个月,必须要把身心的健康保护得十分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场竞赛。俗语说‘养兵千日’,‘养’这个字极有道理。”在谈及傅雷练琴时,傅雷嘱咐儿子:“可是身体还得保重,别为了多争半小时一小时,而弄得筋疲力尽。

  从此刻起,你尤其要保养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坚持fresh的精神。好比参加世运的选手,离上场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调养得健康,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相形见绌,今昔的人父人母,尤其是都市里的'爹妈,有几人能像傅雷这般照顾子女的精神成长有几人能牺牲一丁点时间去关照子女的情感问题有几人能奉行“人本主义”呵护子女的身心健康错综复杂的社会体制又容许我们的人父人母能做到几分“人本”呢这是体制问题或者是人文问题我们更明白的是这些问题一时间难以明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人生观的深刻反省。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

  感悟:从本章中可以看出,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傅聪的感情是极深切、体贴、无微不至的。与他离别后,傅雷没有一秒是不惦念他的,他先是忏悔自己的罪过和自己对孩子的疏忽,然而有耐心开导他,无论大事小事都细致入微。家书中的话虽免不了一个父亲的琐碎,但却又处处透露着傅雷对儿子的关怀与父爱。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往往自己认为的缺陷,批评家并不能指出,他们指出的'倒是反映批评家本人的理解不够或者纯属个人的好恶,或者是时下的风气和流俗的趣味。批评家也受他气质与修养的限制。批评家囿于成见,也未必马上能发生共鸣。但即使批评家说的不完全对头或竟完全不对头,也会有一言半语引起我们的反省,给我们一种灵感,使我们发现真正的缺点,或者另外一个新的角落让我们去追求,再不然是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小枝节可以补充、修正或改善——这便是批评家之言不可尽信,亦不可忽视的辩证关系。追求完美的意识太强太清楚了,会造成紧张与疲劳,反而妨害原有的成绩。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一切做到问心无愧,成败置之度外,才能临场指挥若定,操纵自如。也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真趣。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3

  最近,孩子学校推荐读一本书——《傅雷家书》,闲来随手翻翻,便不能放下了。全书都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家书整理而成的,全书呈现出一位如朋友般的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他在信中谈学习、谈生活、谈修养、谈做人,儿子有做的不对或不妥的地方他也会“郑重”的指出、分析、纠正,让我深深地体会傅雷先生做人、做事的严谨、认真、细致。

  何为家书?古有“家书抵万金”之说,家书即是亲人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书信中的句句行行,包含着喜悦、忧愁、祈盼、思念,与家人分享、交流。随着时代的进步,家书已经被短信、电话、视频所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直接、更方便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就再也记不清当时发生过的事情以及心情了,不能说没有一丝丝的遗憾。我打开我存放信件的盒子翻看,最近的一次写信还是上中学的时候和远在丹东上大学的姐姐的通信了,姐姐是个浪漫的人,每次写信都会和我分享她在大学的趣事,并会在信中附上校园里的丁香花、银杏叶,信中的我们青涩、懵懂,但也真实,现在翻看,脑海中隐约还有一些当时的印象。

  傅雷先生就是通过这样的家书,教育他的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先要学做人,否则也不会对人类有大的贡献。”整本家书,傅雷先生在教育儿子做人做事上俨然是一位严父,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让人感动。当读到“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你,每天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是为什么”时,我被这段话深深感动了,父母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他们含辛茹苦的哺育、呕心沥血的教导,才能使孩子们展翅高飞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傅聪匆匆回来时已是在傅雷先生的葬礼上了。“我仪表堂堂的归来时,你已去了”、“我给您的回信,远少于您给我的,连关心也是,可我却不曾在意”、“今日,我终究是慢了一步”。傅聪只能一遍遍温习泛黄的书信,从中看到昔日的亲人。读到此处潸然泪下,为那拳拳父爱,也为那未尽的孝心。

  所以,我很庆幸,我能伴着我的孩子一起成长,教他做人,教他做事,和他一起烦恼,和他一起欢笑;我也庆幸我的父母健在,身体健康,不论我几岁,只要父母在,我就是孩子,享受着他们对我的爱。谢谢你们,我爱的人和爱我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

  书架上有一本泛黄的集子,我从未想过要去翻看它。在我即将成年之时,父亲郑重其事的的把它交到我手上,对我说:“看看吧,或许对你有用”。我翻开厚厚的《傅雷家书》,令我没想到的是,我一口气读完了它。185封家书,字里行间透着清雅的香,诉说着那个我没有经历过的年代——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故事。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千千万万个人,但会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并且最了解你的人却只有父母。傅雷与傅聪在生活上不是单纯的父子关系,它交融着挚友间的感情。傅雷激发了傅聪的'思想;而傅聪又让傅雷有了一个讨论艺术和音乐的对手。在事业上,父亲期望儿子攀登音乐艺术的高峰,达到“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的最高境界。在生活中,“吃饭时筷子不可以碰响碟子”,“手不可以放在裤子口袋里”……透过这类生活细节,父亲告诉儿子如何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一封封家书代表了父子每一个人生驿站中或喜或悲或苦或甜的一段感情历程,也让读者从中“读”出了厚爱和幸福。

  读完这本书,我庆幸父母陪在我身边,并且他们很爱我。父母无论对你做什么,都是缘于他们对你的爱。傅雷是一个出了名的严父,从《傅雷家书》中更能具体地领会到这样的严厉。1954年,当傅聪将要离家远赴波兰求学时,父亲回忆起往事,才发觉有亏良心,从心底说出“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但也正是少年时代父亲教子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才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所以,我更能感受到这种严厉中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严厉与疼爱的融合。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如果说没被父亲逼着,那纯属是骗人。小时候倒是并不贪玩,而现在正经历着青春期,贪玩,没少被父亲教训。自己也气,一边抹眼泪,一边用眼睛偷偷地瞪父亲。现在想想,如果没有父亲的督促和管教,我现在也不会养成这么好的学习习惯。我也常常觉得奇怪,父亲训斥自己时,觉得父亲的不好,现在却记不起来了,脑子里倒有一百个理由让自己承认父亲的好。这种感情看起来简单,但这种简单却是无法解释的。

  静静地翻着这些家书,青春期的叛逆或许在这本老旧的集子中的得到平息。它所给我的感动和激励,是我无法用语言能表达的,它所给我的远远大于我所看到的,而我唯有以书中的言行为准则来立身行事。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让我们一起走进傅雷家书的世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他们始终关心着我们,身边不断地教导着我们。与其他父母一样,傅雷选择用书信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这些真挚的信件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打动了我们的情感。

  傅雷,是我国知名的文学翻译家与文艺评论家,他被誉为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同时也具备丰富个性。而他的母亲朱梅馥,是一位兼具东方文化底蕴和西方文化熏陶的女性。她温和善良,端庄贤淑,展现出典型的东方女性之美。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深深感动于傅雷先生对待人生的认真态度以及对子女的关爱。他在家书中不仅关心事业、人生和艺术等大问题,也关注着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饮食、穿着和花钱等方面。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而对于学艺术尤其是学习钢琴的人来说,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提高技艺的方法。然而,我最深的印象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傅雷在家书中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甚至有时候对自己有些刻薄。他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更是展现了他对子女的爱与教育精神,令人深感触动。

  一封封书信,在文字中展现浓厚的亲情,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良好的行为操守和道德传统,以及深深的爱国热情。这些元素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人认为书信是最真实、自然和诚实的文字形式。确实,书信所记录的一切都是作者内心即时的想法,思绪随着笔端流转。尤其在给亲人写信时,更能见证这种真实性。通过书信,人们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并向子女坦诚自己的错误,同时从自身经历中传达经验和教训。因此,我相信读傅雷家书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应该就是傅雷本人的真实存在。家书中父母的深情教诲,与孩子之间的真诚交流,亲情在字里行间流露,给了我极大的感动和启示。

  阅读完《傅雷家书》,我对许多事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父母。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本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理解的书,让孩子更加了解父母,也让父母更能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6-2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8-25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8-21

傅雷家书高中读书笔记12-0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通用06-2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04-10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11-06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11-02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06-18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