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物说课稿1
一、专题说明
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尤其是以某一知识为中心的专题知识,基于这点考虑,本人认为“细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以此为中心,构建知识体系;广泛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今年的考试说明中也体现它的重要性,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15%。所以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主线,紧紧围绕细胞这个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将是本专题最重要的任务。
二、学情分析
维果斯基说过:“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初步了解,对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各种细胞器能初步识别,掌握了细胞膜、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平时学习生活中也积累一定的有关细胞的知识。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不能将已有的知识很好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专题进行整理,学生就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理顺知识点间的关系,找出它们的联系,编织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做,学生就能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就能对知识的记忆和检索,就能在高考解题中确定解题思路,寻找解题突破口,确定解题的知识范围和答案。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理解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
(2)知道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能对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识别和运用,理解各细胞器生理功能
(3)学生能列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具体例子
2、过程与方法:
(1)描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以及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
(2)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结合例题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学会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建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2)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和运用,各种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2、难点:
(1)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2)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四、教法和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教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
主要教法:
1、问题情境教学法
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如细胞进化趋势越来越小吗?为什么?给你磷脂分子,你将如何做出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温度对膜厚度有何影响?为什么无细胞质的核很快死亡,而无细胞核的细胞生活一段时间后才死亡?等等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情境问题。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回顾知识,形成技能。同时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建构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同化,能力的训练。
2、直观教学法:
通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节课利用视频是人和老鼠细胞融合过程,从直观上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对该过程的细胞融合方法有哪些?影响流动速度的因素。
有?做一归纳,还通过fLAsH动画,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的动画模拟,让学生很快的回忆其他们之间的区别点,然后再通过三个曲线图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思维强度。
主要的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这些信息来同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放置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形成学习生物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方法。本节课主要对以下学法进行指导:
(1)、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细胞膜的结构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推演结论,另外我增加了一个有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的实验设计,课堂练习例1,通过呈现水通道的素材,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水通道就是膜蛋白。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取一定的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分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内容时,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
总之,具体做法如下:
①、教学生读图:通过指导识别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②、让学生讲: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对那些容易比较繁琐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去归纳,对于难于掌握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这一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在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出现的差错、漏洞,帮助学生归纳。
③、引学生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渠道去思考;运用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去讨论,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想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细胞器与物质代谢的关系,细胞器与生殖发育关系,细胞器与遗传变异及进化联系,去总结:细胞中的三个子系统:膜系统,遗传系统,细胞骨架系统,元和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④、带学生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题,在每个难点的和重点的内容中都穿插了典型的例题,来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突破口,确定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就能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例如:
课堂练习1、2、3。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整体把握,明确专题思想
首先对整个专题作个简要介绍,牢牢抓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一重要思想,所以第一环节先让学生走近细胞,宏观认识细胞。再让学生走进细胞,由外至内逐一回忆和总结细胞的各种结构,同时还是抓住学生思维的薄弱点,就是结构如何决定功能,结构和哪些功能相适应,教师可以通过例举具体例子说明,例如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是它完成各项功能结构基础,如变形虫的运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等。第二点就是细胞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但细胞功能的完成必须由细胞各结构的配合才能进行,必须强调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核质关系,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等。分析清楚专题思想之后,通过设计几道典型的习题,比如:通过课堂练习2,反馈学生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二)、搭桥牵线,细化专题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知识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一:介绍细胞膜有关知识之后,要让学生发散思维,写出与之有联系的内容,燃后教师总结,例如: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联系,与细胞融合的联系。
第二:从细胞器上看: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细胞器与物质代谢的关系,细胞器与生殖发育联系,细胞器与遗传变异及进化的关系,让学生从纵向上进行练习思考,还可以,通过设计表格比较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横向上的比较,建构立体概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点可以这样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第三:有关细胞核可以引导学生想到:核移植,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的例3来巩固。
(三)、总结归纳,建构知识网络
用概念图可以有效地组织课程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使知识概括化、网络化,并能灵活地迁移,以概念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专题的概念及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走出细胞来看细胞之间的联系,概念图的好处是可以让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对于这部分的处理主要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我仅仅是查漏补缺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说课稿2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高中生物说课稿3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 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 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由于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能否以有丝分裂方式产生?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板书如下:
&nb
sp;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 2n n n n
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本节课内容前后呼应。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
高中生物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复制"这部分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 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
三、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
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
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
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
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通过层层分析,学生不仅能够自已得出结论,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半保留复制。从而也得出了DNA复制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提出相关问题:
⑴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
⑵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
⑶简述子链形成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播放多媒体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动态图解。归纳出复制三点过程: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②合成互补子链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
以上过程可配合板图进行归纳。通过这个过程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一)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是一种半保留复制,即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二)DNA复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准确复制,从而保证了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
设问:DNA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通过设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DNA复制的全过程。接下来让学生总结出DNA复制的四大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DNA复制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使物种得以延续。
应用:目前DNA分子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如:DNA分子是亲子鉴定的主要证据之一。把案犯在现场留下的毛发、血等进行分析作为破案的证据,与DNA有关。
五、设计课堂练习:
设计一题典型课堂练习:即有关半保留复制及计算的习题:
典型例题
基上连续培养。从分析得知,第一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若连续培养三代,此时,含
标记的DNA分子约占大肠杆菌DNA分子总量的多少?其原因是多少?
【答案】以亲代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25%;因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巩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知识。
高中生物说课稿5
说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方式,倍受广大教师的亲睐,它对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和说课者的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细胞增殖》一节的说课,笔者作出如下安排,以此就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的意义,了解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特点及其各时期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规律,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深刻理解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具有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着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及绘制生物学图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学会从微观把握生物体的变化和细胞增殖,进一步认清和反对“神创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发展观。
二、说教学内容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的第二节,前一章介绍了《生命的物质基础》,本章的第一节又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讲细胞的增殖,这样安排具有逻辑性,学生只有在了解细胞的化学成分之后,才能更好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项生命活动,最后的细胞增殖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细胞就像一个生物体一样,要经过生长、衰老、死亡的阶段,从而理解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同时,本节知识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知识基础。
2.本节知识结构:本节知识共九个知识点,先介绍细胞增殖的意义,以此推出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第一课时只介绍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其中,要求学生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了解细胞周期的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时间长短。接着介绍分裂间期的`特点和结果——主要是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一个染色体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染色单体,但此时染色体呈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分裂的四个时期(前、中、后、末)每个时期都有其自身特点,分裂期内染色体出现并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均有与亲代同数目、同形态的一套染色体,说明了有丝分裂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运用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了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后介绍细胞分裂的第二种方式DD无丝分裂。
高中生物说课稿6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课程价值
本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本书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
1、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书按照两条主要的线索编排教学内容。
一、由简单到复杂的先后顺序,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思想,按章节编写。本书前两章的从元素到化合物,再由化合物到细胞,就是一个典型的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后三章的三个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科结构与其功能统一思想的完美体现。
二、从自然界中的两大类群动植物的分类角度出发,对比学习。在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特点和生殖过程中都主要分成动物和植物两部分来学习,如动物的减数分裂和植物的减数分裂等。
对于第一次接触复杂生物学知识的高中生来说,这种知识构建体系不但能使学生学习到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内容,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学习方法,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他们快速而又准确记忆和熟练应用。
2、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活动能力。结合教材学生可以自行开展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探究活动,是新教材的亮点,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不但提高了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探究创新的能力、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功能:
本册书更为侧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心理上适应这种以探究、发现、解决为主线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钻研品质,学习和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勇于创新,勇于置疑的学者风范。从小树立远大的思想,并坚持始终的做事态度。
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首先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思想,正确看待生命的存在问题。其次,在认识生命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加强对自己的心理、生理的调节,形成一个从生理上和心理上真正健康的人。再次,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关注生物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小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
二、课程价值达成度
教材编写知识细致具体,难度适中。充分体现对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本册教材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1、内容选取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高中生物第一册的内容涉能到了生物科学中的许多重要分支学科。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主要学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一些相关内容,第三章《新陈代谢》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学习《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的重点知识,还接触与《动物解剖学》有关的内容。第五章《生殖和发育》主要学习《遗传学》中生殖方式的重点内容。
本册书的知识内容几乎包括了生物学中所有的分支学科,但从内容上看,主要以各学科的重点知识,核心内容为主,即能学习到生物学中的精髓,又广言简意赅,难度适中。
2、内容组织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课程类型多样,有讲授课、实验课、综合活动课和研究性课题等。依据素质教育和课改精神的要求,力争实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内容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重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主动探究方式,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有效教学。利用阅读材料来实现对学生阅读、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研究性课题能够充分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
3、形式特征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文字中插有许多非文字资料,如对复杂结构的图示、显微照片、表格、对所学习的重难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样图形并茂,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后包括选择、问答、图形分析等多种题型,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节后或每章后有阅读与思考专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丰富拓展知识面。
三、对教材的加工与改造
新教材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能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能充分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对教材资源的拓展
新教材的内容全面,知识点明确,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大量的补充性材料,如图、动画、文字说明等内容,对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非常有帮助。我在教学中,利用了校园网的.便利资源,在互联网中找了许多的辅助学习材料,如用flash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比较二者区别这一难点时,收到的效果十分理想。再例如,从校园中下载的植物生长过程的影片,对学生理解种子萌发,及个体发育概念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一些拓展性内容,不但促进了书本内容的学习,还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对教材内容的增加或删减
教材中有些内容讲解的不够全面,对一些内容的学习会产生影响。例如对动物的减数分裂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但植物的却没有,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花粉粒中的两个精细胞性状一样,胚囊中的卵细胞与两个极核性状相同。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入了,大孢子母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的内容,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不然在高二遗传学的学习中会产生比较大的困难。
再如,对物质代谢与消化的区别,教材对消化的过程,没有明确的说明,但在许多习题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小,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复习的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以后,学生不但理解了消化和代谢的区别,而且在知识上更为清楚的知道食物的整个利用过程。
2、对教科书的几点建议
(1)由于各地的地域、学校师资等的差异,教材中提供的实验和活动建议有时是难以实现的,使得教材设计的内容在真正教学中形同虚设。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的用品多,时间周期长,大多只能以阅读的形式学习。
(2)教材中有些问题不够明确。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影响蛋白质的特点问题,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有机化学,根本不清楚什么是空间结构,因而对它的理解很模糊。再如,向性运动是应激性的一种,书中说:“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我认为,“向性运动体现了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更为准确,不然学生认为,向性运动是适应性。
高中生物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前面第一节学习过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后,系统地学习的第一个化合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从课题上就能够看出蛋白质在功能上的重要性,而且也是为后续学习《遗传与进化》和《稳态与环境》打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建立起生命是物质的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也是从进入高中阶段后更微观地去探究生命的重要开端。可以说本节课对学好生物学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还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在生物里学习有机物有些难度。而且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在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同时还要清楚认识到有层次的区分,更是不小的难度。而且,此时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正在逐渐形成,但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要注重运用形象比喻的方式,以降低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跨学科的分析综合能力;锻炼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能力。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认同生命是物质的,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读书指导、角色扮演等。
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展示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乳制品,并询问大家挑选乳制品的原则,引出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这个比较项,建议大家挑选蛋白质含量高的纯牛奶,提出为什么要摄取蛋白质这种营养物质,引出探究蛋白质功能的课题。
2、新课教学
带领同学们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摄入的蛋白质必需经过消化成为小分子的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所以要从氨基酸去认识大分子的蛋白质。进而引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通过大屏幕展示教材20页“思考与讨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四种氨基酸的相同点与区别。教师纠错、总结,引出氨基酸的基本结构通式。
至此,氨基酸的正文部分就讲解完毕,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介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有关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部分的知识,告诉同学们不能挑食、健康减肥等生活常识。
接下来就到了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的部分——蛋白质的结构。在讲解之前,我将蛋白质比喻成珍珠项链,而氨基酸是项链上的珍珠,利用形象化的比喻将抽象的微观世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展示教材21页的图2-4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找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讲解“二肽”、“多肽”等相关概念,接着引出“串成项链”的方式——脱水缩合。
先是教师板演脱水缩合的过程,可以利用“酸碱中和”方便学生理解羧基和氨基之间的反应,然后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请4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氨基酸,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演示脱水缩合的过程,提出一些相关的计算题供学生们思考。
脱水缩合是这部分的重难点,更是高考的重点知识,所以为了突出重点,我会提出几个问题共同学们思考、讨论。n个氨基酸形成一个肽链时,脱掉几个水分子?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
清楚连接方式后,提出思考问题引出蛋白质的多样性。如果上述演习改变站位、人数、人员等等,结果又是如何?如果用20种不同字母分别代表20种氨基酸,写出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长链,可以写出多少条互不相同的长链。找同学回答问题,并且师生共同总结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由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引出多种多样的蛋白质要承担多种多样的功能,这部分内容简单易学,我打算让同学们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总结,最后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扣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以上是新授课程的全部过程。
3、课堂小结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4、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留了开放式的作业:查阅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历史资料和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相关资料,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学习。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包含了本节课的全部核心知识点,尤其是氨基酸的结构、脱水缩合的过程、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及其功能,以便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
【高中生物说课稿】相关文章:
精选高中生物说课稿三篇06-25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说课稿10-02
高中生物工作计划09-13
高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06-30
高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04-12
高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02-24
高中生物实验室工作计划05-27
高中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09-01
高中生物教师工作计划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