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历教育考试发展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非学历证书考试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国家教育考试,旨在对应试者作出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的证明,为正在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为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并促进某一知识及技能在社会中的普及和推广。目前,国家教育部开设的非学历证书考试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试、少儿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和机械工程师、调查分析师、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劳动与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中国餐饮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等考试。非学历证书考试是我们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非学历;教育;考试功能;发展
近年来随着非学历证书考试种类的不断增加,考生数量迅猛发展,如何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社会声誉,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的权威性,促进非学历证书考试健康发展,加强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非学历教育考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1994-2000年的探索阶段;二是2001-200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首次开考1个项目,2万人报考,2000年发展到7个项目,报考规模171万人次,到2005年,报考人数达515万人次。形成了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的态势。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项目已成为“精品”项目,累计报考人数分别达1710万和272万。目前全国英语等级考试项目已申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的国家标准,将作为我国人才管理的外语水平参照。全国从1994年开展非学历教育考试以来,共开设30余个项目,累计报考人数达2350余人次,有800万人获得了不同种类的证书,为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及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含义与功能
(一)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含义
所谓非学历证书考试,特指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中的非文凭性非学历证书考试,它是按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劳动力市场鉴定和甄别应试者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并为其提供水平证明的一种社会活动。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开发和联合实施的考试与培训项目。
(二)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功能
旨在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落实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大力开展非学历证书教育的意见,提高行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为行业培养业务强、质量高的急需人才的重大举措。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鉴定和甄别应试者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并为其提供水平证明的社会活动,为评估和检验人力资源的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非学历证书考试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职业资格、专业技能在谋职择业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人们对非学历证书的教育需求迅速增长,为非学历证书考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
二、现行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未理顺
目前,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缺乏系统完整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一是考试机构分散不统一。不同的考试项目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各行政管理部分之间互不归属,各成体系,且都不想放弃自己主管考试的权力,各行其是。这种现状导致社会上各类证书的出现,造成社会的误解,不利于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发展。事实上,各种考试,除了考试结果的使用、考试的内容不同,无论教育考试、劳动考试、人事考试,在知识与能力的测试以及考试的工作流程上都具有基本相同的东西。多个单位干着同一件事情,造成人浮于事,财力浪费,效率低下,不利于考试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不利于考试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教育考试机构的职能不专一,考试管理和专业人员队伍缺乏。长期以来,各地教育考试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工作,都具有行政职能,肩负着招生考试的许多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管理,而不是专业管理。国家教育考试的高度权威性和专业性,要求有一支组织严密、管理严格、纪律严明的队伍来保证。非学历证书考试是一项新兴的考试类型,一些承办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没有专门的编制和专门的人员。从总体上看数量不足,结构也不太合理,缺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和专职的学科专家、教育测量专家和计算机专家。即使是有人兼职做非学历证书考试工作,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投入这项工作。有些承办机构不能认真履行职责,过分依赖高校,委托高校或公司,实行“二承包”、“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存在。
(二)管理法规不健全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根据教育部“在自学考试基础上,逐步建立功能较广的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思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经教育部批准新兴的考试项目。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放性、市场性、社会性特点要求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考试管理法规。目前,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法规建设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具有国家教育行政执法权力的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非学历证书考试法制建设方面的支持,目前开展的各项非学历证书考试没有以教育部的名义下发有关实施的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缺少对考试承办机构的政策、法规支持。第二,教育考试管理部门有关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规定还不健全。一些非学历证书考试还缺少必要的考试实施细则、考点管理办法等规定,还缺少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第三,一些考点在考试实施管理中不能认真学习和执行考试管理部门制定的考试管理规定和考试实施细则。总的来说,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善,不能适应非学历证书考试发展的需要,有法不依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管理手段落后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发与设计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考试实施过程的管理也应采取先进的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目前,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现代化手段应用方面与国外较先进的考试管理手段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考点考场建设、考试形式、评卷方式等方面。非学历证书考试开放性、社会服务性特点要求非学历证书考试要尽可能为考生提供方便,但目前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的考试形式仍然是统一时间的、大规模的纸笔考试,不能满足考生参加考试时间和地点的需要。主要采取人工评卷、经过人工填涂登分卡用光电阅读器将成绩输入计算机的方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特点要求我们对其管理必须不断创新,向有利于提高考试管理效率、有利于服务考生、有利于发挥考试的社会效益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推动考试的不断发展。
(四)办考方向不明确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面向社会的考试,办考的目的是为应试者提供在某一方面应用知识和能力的证明,为正在形成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为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统一、客观、公正的标准,并促进某一知识及技能的普及,从而推进全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目前,社会还缺乏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全面认识,承办考试的机构和考点也没有明确的办考目的,没有把非学历证书考试当做一种事业发展的长远打算。一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申请承办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想借此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创造单位的经济效益。承办单位看重考试的直接效益,轻视考试的社会效益。更有一些考点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惜降低考试要求,牺牲考试质量,来吸引应考者。由于受传统考试行政管理思想模式影响,承办机构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只重视审批考点,一些学校考点只在校园内宣传,组织在校生考试,而不注重面向社会开展宣传,影响了考试面向社会目的的实现。
三、促进和保持非学历证书考试健康、持续、科学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需要一个准确提供人才的服务单位,统一的考试机构,根据社会不同的人才需求,通过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所以,非学历证书考试要建立在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考试制度、教育制度,人事制度的衔接,要建立集各类考试为一体的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现代化的、专业化的考试管理机构。只有统一管理,才能提高水平,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提高效益。强调考试机构的统一,不是各种考试机构简单的合并和凑合,也不是对某个考试机构的取消和削弱,而是根据考试的内在规律,更系统、更科学、更完善、更规范地组成一个考试的有机整体,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机构还应具有较强的产业性和学术性。考试管理机构内部组织群体的素质也必须提高。
非学历证书考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考试,考试的实施是一种规模大、要求高、结构比较复杂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非学历证书考试考试管理机构,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其领导,才能真正发挥其考试管理的职能。
(二)完善管理法规,规范考试管理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其市场性、社会认可性特点要求其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管理考试需要更加严明、更加规范的管理法规。只有不断完善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法规,才能使考试管理越来越规范化。
考试工作的规范化是保证考试的质量,实现考试目的的基础。实现考试管理的规范化,最重要的是完善考试管理的法规,以法治考。要不断完善考试管理的政策法规,以考试的各项法规规范考试管理的各项工作。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严治考,严肃考风考纪,从而维护考试的权威性、严肃性,维护考试的声誉,保证考试质量。
(三)应用现代技术,开展质量评审,提高管理水平
1. 重视现代技术在非学历证书考试中的运用
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必须有一套与制度相适应的控制机制,以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和行为的随意性。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实现这一控制机制的可能。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计算机管理,就可以在法规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技术上的控制机制,这是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遵从非学历证书考试的技术管理这一制度,以实现考试的有效管理。技术管理主要是解决在考试诸多环节中,由于人们随意性或有意干预可能带来的损失,它为保证考试质量,保证管理者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少犯错误提供了可能。同时,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过程中现代化手段的应用,是提高非学历证书考试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非学历证书考试办考效率和考试质量的重要手段。
2. 发挥质量评审在非学历证书考试管理中的作用
开展考试管理质量评审,是在不断探索考试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考试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利用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过程管理、信息反馈等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考试管理的规范化。
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管理,从考试命题、考试实施、评卷、统计分析到证书发放,考试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质量评审。要建立质量评审的指标体系,制定考试管理的管理目标责任制,对考试各个环节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各级考试管理部门、考试的各个环节,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各级考试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考试管理中按章办事。
(四)服务社会,开拓考试市场
保持非学历证书考试稳步、持续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非学历证书考试的社会功能,面向社会不断开拓考试市场。
1. 增强市场意识,办出考试特色
非学历证书考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考试的证书就是一种产品,能否适应市场,取决于“产品”的特色和质量。教育考试的管理者必须增强市场意识,加强非学历证书考试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进一步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只有办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开展考试宣传,扩大考试规模
积极开展考试的宣传是开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必要条件。非学历证书考试是面向社会的考试,举办非学历证书考试最终目的在于推动某项现代应用知识的普及,促进知识与技术的推广应用。非学历证书考试不同于学历文凭考试,目前社会对新推出非学历证书考试了解程度还不够,对非学历证书的用途不甚了解。考试宣传要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才流动的趋势结合起来,把非学历证书考试宣传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
3. 开拓考试市场,建立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各种不同的专业领域都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新知识技能人才,给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天地。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对已推出的考试项目,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扩大规模,使之真正起到为劳动力市场服务的功能。
四、结束语
建立开放的,多层次、多学科的,无年龄、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限制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是社会主义人才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改革开放、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形式的需要,是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考试体制改革、考试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但具有权威性的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不会自己产生,必须经过人们有意识的努力,要加强考试管理,不断改进、增加适应市场的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通过市场竞争,取得与其他社会考试的横向联合,逐步建立非学历证书考试体系。考试管理组织者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的重要意义,在逐步完善、改进考试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考试宣传,扩大考试规模,开拓考试市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非学历教育考试发展研究论文】相关文章: